Meta四年投入450亿美元追逐元宇宙梦想,未来前景几何?
扎克伯格在2021年发布的《创始人的信》中写道:“下一个平台将更具沉浸式——一个你置身其中,而不仅仅是看着它的互联网体验。我们称之为元宇宙,它将触及我们开发的每一款产品。”然而,四年后,Meta的元宇宙项目却成为了一个财务黑洞,累计亏损高达450亿美元。
根据Meta内部人士透露,到2025年初,这一数字几乎相当于社交媒体竞争对手Snap和Pinterest的市值总和,也接近埃隆·马斯克收购Twitter时支付的金额。更糟糕的是,扎克伯格在去年财报中警告称,这些亏损还将“显著增加”,但他并未具体说明这意味着什么。
内部混乱、缺乏胜任力的管理层以及不明确的战略,被认为是巨额亏损的重要原因。Yahoo Finance采访了十多位曾在Reality Labs(Meta元宇宙业务部门)任职的高级员工后总结道,他们形容这个部门“混乱且缺乏组织”。频繁的管理层更替和人事调整带来了持续的混乱,许多被调任的管理者来自Meta的其他业务部门,却缺乏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方面的专业知识。
根据Meta财务数据披露,其元宇宙业务的具体亏损情况如下:2020年亏损超60亿美元,2021年100亿美元,2022年130亿美元,2023年更是达到160亿美元。而在2024年第一季度,Reality Labs亏损了38亿美元,直接吞噬了该部门2022与2023年的全部营收总和。
如此严重的亏损让外界对元宇宙的价值和发展方向产生质疑。纵观元宇宙的发展,从2021年的爆火到如今趋于平静,元宇宙呈现出“流星划过夜空”的状态。在国内,元宇宙建设的相关政策支持已被写入国家和多数省市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例如,2023年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2022年浙江省发布《浙江省元宇宙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成都市则提出《成都市培育元宇宙产业行动方案(2022—2025年)》;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修订形成了《上海市培育“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2022-2025年)》。
尽管元宇宙面临亏损,行业整体关注度相比高峰时期有所下降,但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认为,“元宇宙是未来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相交互的重要平台”,并强调了其重要性和长远价值。
1. 元宇宙重构数字体验的“沉浸式入口”
元宇宙所依赖的沉浸式技术涵盖AIGC、空间计算、新型显示、多模感知交互等关键能力,目标是降低虚拟场景构建门槛,提升内容灵活性和真实感。这意味着用户将不再是“看屏幕的人”,而是“身临其境的参与者”;内容生产与交互将高度智能化和感知化;数字世界的构建将趋于实时化、个性化、低成本与高保真。
在手机为代表的2D平面世界之后,或许会迎来3D可实时感知和互动的元宇宙,这可能是下一代互联网平台,构成“沉浸式数字体验”的基础设施。
2. 元宇宙打造去中心化数字生态的“价值信任层”
元宇宙不会由中心化巨头控制,而是通过布局Web3及新型区块链体系,构建去中心化或多中心化的组织规则与可信的价值网络,形成基于智能合约的自动化协作机制;数据和资产的个人所有权归属;开放中立、可验证的网络运行方式。
尤其是通过建设Web3网络操作系统与可扩展、安全可控的链上架构,为大规模虚拟经济与数字资产交易打下基础。届时,元宇宙将承载新型数字经济秩序,成为“可信数字社会”的底层制度基础。
结语
Meta的元宇宙业务亏损,与其产品销量疲软、未能获得主流市场认可密切相关。然而,追溯每一代科技的发展进程,我们都发现并非一帆风顺。近年来,元宇宙细分领域即穿戴式设备AR/VR重新受到关注,吸引了大量投融资和市场聚焦。
如何在行业发展初期满足市场需求,解决实际问题,决定了元宇宙的第一步是否能够走得踏实。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