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经济学家警示:美国或陷入严重滞胀,全球经济将面临深远冲击
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前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史蒂芬·罗奇(Stephen S. Roach)发表观点称,近五年前他曾警告美国距离滞胀仅差“一条断裂的供应链”。新冠疫情的冲击确实引发了短暂的滞胀现象,当时通胀飙升与全球需求疲弱复苏同时出现。然而,这种经济混乱很快消退。如今,一种更令人担忧的滞胀正在形成,可能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造成深远影响。
两次滞胀的关键区别在于破坏性质的不同。疫情期间,供应链压力主要来自需求突变——封锁初期商品消费激增而服务锐减,解封后则出现反向调整。这导致大宗商品价格飞涨、芯片短缺和海运瓶颈,共同促成2021-2022年美国约60%的通胀飙升。这些供应链中断耗时两年才初步缓解,而当前由特朗普“美国优先”保护主义引发的供应链重构,将造成更根本性的冲击。
美国正实质性脱离全球贸易网络,特别是亚洲供应链,甚至可能破坏《美墨加协定》构建的北美供应链体系。学术研究表明,过去十年供应链效率使美国年通胀率至少降低0.5个百分点,如今这种逆转恐成永久性创伤。与疫情不同,国际社会对美国的信任崩塌不会随特朗普离任而修复。
产业链重组绝非易事。特朗普将企业投资承诺视为制造业复兴信号,但生产基地无法像堆积木般随意拆解重组。在政策不确定性高企的当下,对等关税和制裁如同悬剑,企业回流计划很可能延迟或取消。全球其他国家重建供应链同样需要漫长周期,这种违背比较优势的重构必将推高全球成本与价格。
更危险的是美联储独立性的沦陷。特朗普公开宣称有权干预美联储决策,近期更威胁撤换鲍威尔。虽然随后改口,但结合其非法撤换国家劳动关系委员会等机构负责人的先例,美联储恐成下一个政治牺牲品。当供应链中断推高通胀时,这种干预尤其致命——弱势美元政策与1970年代滞胀期的组合正在重现。
滞胀的另一面是衰退风险攀升。4月2日特朗普将对等关税实施日称为“解放日”,实则开启了全球贸易萎缩的潘多拉魔盒。当前美国关税水平已超过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时期,该法案曾导致1929-1934年全球贸易暴跌65%。
罗奇警告称,历史警示我们,这次能以滞胀收场或许已属侥幸。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