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永续合约交易:金融创新还是赌博?全球监管视角下的深层探讨

链得得5 小时前

撰文:邓小宇、郑弘德

来源:曼昆区块链法律服务

近年来,随着加密货币市场的快速发展,永续合约(Perpetual Futures)交易因其高杠杆、高风险和高收益的特性,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然而,在中国大陆,这类交易被部分司法机关定性为「赌博」,甚至与「开设赌场罪」挂钩,引发广泛争议。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对加密货币合约交易的监管框架呈现多元化趋势,既有严格准入型,也有鼓励创新型。

曼昆刑事律师邓小宇在为交易所永续合约涉赌辩护过程中,横向对比了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监管图景。本文将深入探讨永续合约的本质及其背后的逻辑,并重新审视中国大陆将其定性为「赌场」是否合理。

永续合约交易是「网络赌场」?

在中国大陆,部分司法判决将加密货币永续合约交易定性为「赌博行为」。具体理由包括:

  • 虚拟货币的价格波动具有无规律性、随机性和偶然性。
  • 交易所通过高杠杆放大了投机风险,进一步增加了交易的不确定性。

依据 2021 年 9 月央行等十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包括衍生品交易。这一政策为司法实践提供了依据,但将永续合约一概定性为「赌场」是否过于草率?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加密货币的法律属性模糊

目前,中国大陆对加密货币的法律属性尚未形成清晰框架。相关法规如《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及 2021 年通知,仅强调虚拟货币不具备法偿性和货币地位,禁止其作为货币流通,但未明确其属于商品、证券还是其他类别。

相比之下,国际监管框架更为细化。例如,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早已将比特币、以太坊定义为「商品」,并按期货规则管理;欧盟《加密资产市场条例》(MiCA)则直接将加密资产视为金融产品。这种清晰的分类体系为行业创新提供了空间,而中国大陆的模糊定性可能限制行业发展。

2. 永续合约与传统期货的区别何在?

永续合约是加密货币市场特有的衍生品,由传统期货演变而来,功能上两者高度相似:均允许投资者通过杠杆预测资产价格走势,并在平仓时结算差价。唯一的区别在于,永续合约没有到期日,且交易时间为 7x24 小时。

然而,认为高杠杆即等于赌博,显然忽视了其背后的金融逻辑。金融市场中,杠杆是常见工具,永续合约不过是传统期货玩法在加密货币领域的延伸,而非简单的押注输赢。

3. 价格波动真的毫无规律?

有观点认为虚拟货币价格波动具有无规律性、随机性和偶然性,因此将其归类为赌博。然而,这一看法与全球市场数据不符。主流加密货币如比特币早已与全球金融市场深度绑定,其价格受宏观经济、供需关系、技术发展和地缘政治等多种因素驱动。

例如,纳斯达克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比特币与纳斯达克 100 指数的长期相关系数高达 0.805,美联储加息、机构购买 ETF 等事件都会影响比特币价格。玩家在进行永续合约交易时,需要依赖技术分析、基本面研究和风控策略,而非单纯依赖运气。

全球监管现状:永续合约的「合法」之路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对永续合约的态度和监管方式各有不同,但普遍将其视为金融衍生品,而非赌博工具。

欧盟:金融衍生品的「合规通行证」

欧盟于 2023 年出台《加密资产市场条例》(MiCA),明确将永续合约归类为「加密资产衍生品」,并纳入《金融工具市场指令》(MiFID II)监管范围。交易所若想提供此类服务,需获得 MiCA 许可,并满足资本充足、风险控制和透明度要求。

加密货币永续合约交易是赌博还是金融衍生品?曼昆律师横向对比全球监管现状
加密货币永续合约交易是赌博还是金融衍生品?曼昆律师横向对比全球监管现状

欧盟的监管框架既鼓励创新,又确保市场秩序,堪称典范。

美国:分头监管,各司其职

美国对永续合约的态度明确:它是衍生品,与期货、掉期无异。比特币、以太坊被 CFTC 定义为「商品」,基于它们的永续合约归 CFTC 管理;若涉及证券类加密资产,则由 SEC 监管。

例如,2021 年 CFTC 对 BitMEX 处以 1 亿美元罚款,原因是该平台未注册便向美国用户提供高杠杆永续合约。CFTC 强调,传统衍生品市场的规则同样适用于加密市场。

迪拜:创新与合规并重

加密货币永续合约交易是赌博还是金融衍生品?曼昆律师横向对比全球监管现状

迪拜虚拟资产监管局(VARA)于 2023 年发布《虚拟资产及相关活动条例》,将永续合约视为「虚拟资产衍生品」,与外汇、股票衍生品同等管理。交易所需获得 VARA 的牌照,并遵守风险披露和投资者保护要求。

新加坡:严格准入,规范发展

新加坡对加密货币态度开放但监管严格。金融管理局(MAS)将永续合约归入「持牌交易所」管理,仅批准少数几家交易所经营加密货币衍生品业务。

加密货币永续合约交易是赌博还是金融衍生品?曼昆律师横向对比全球监管现状

英国:分层管理,保护散户

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自 2021 年起禁止散户参与加密衍生品交易,但对专业投资者开放。FCA 将永续合约视为「高风险金融工具」,要求交易所注册并合规运营。

加密货币永续合约交易是赌博还是金融衍生品?曼昆律师横向对比全球监管现状

香港:试水衍生品,稳步推进

香港于 2023 年推出《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发牌制度》,目前仅开放现货交易,但已开始研究衍生品监管政策。未来,永续合约有望被纳入金融工具范畴。

加密货币永续合约交易是赌博还是金融衍生品?曼昆律师横向对比全球监管现状

曼昆律师总结

综上所述,全球监管趋势显示,永续合约本质上是金融衍生品,与期货、期权等同属一个家族。欧盟、美国、香港、迪拜等地通过分层监管、严格准入和牌照制度,平衡了创新与风险。

中国大陆的部分法院将永续合约定性为「赌博」,或许忽略了其金融属性和全球化趋势。我们认为,应参考全球经验,重新审视永续合约的定性,例如借鉴欧盟 MiCA 或美国 CFTC 的监管模式,既保护投资者,又推动行业发展。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