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基金会展望未来:Pectra升级后三大核心战略与技术路线图深度解析
原文作者:Bankless
原文编译:白话区块链
5月7日,以太坊顺利完成Pectra网络升级,这一里程碑事件为生态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借此契机,以太坊基金会新任联合执行董事Tamas Stanczak与Shay Wong接受了Bankless的深度访谈,详细阐述了他们对未来发展的愿景与执行计划。
过去,社区对以太坊基金会在执行效率、沟通方式以及资金运作(如“卖币”)等方面存在诸多争议。在本次访谈中,两位联合执行董事直面这些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
针对“卖币”等资金运作引发的疑问,给出了明确解释。
-
深入探讨了未来三大核心战略:扩展L1、扩展Blobs以及改善用户体验。
-
明确了从Pectra到Fusaka(预计秋季),再到明年Amsterdam升级的技术路径规划。
-
提出将硬分叉周期缩短至6个月,并设定了包括四年内扩展100倍在内的长期目标。
以下是访谈内容的重点摘录,由白话区块链编译整理:
Q1:请简单介绍一下你们的背景,以及是如何加入以太坊基金会并担任这一职位的?
Shay Wong:我拥有计算机科学背景,于2017年加入以太坊基金会。最初作为核心协议研究员,参与了分片概念验证(PoC)的第一个版本开发。此后,我一直专注于以太坊协议的研究,特别是共识层的相关工作,为向权益证明(即合并)的过渡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加入领导团队之前,我的角色类似于共识研发团队的联合负责人,主要负责规范设计和协调研究与客户端之间的合作。
去年12月,我正式加入领导团队。这段经历让我得以与Tomasz共同担任联合执行董事,推动以太坊的发展。
Tomasz Stanczak:我最早接触以太坊是在2015年底或2016年初的一次伦敦小型聚会。当时我在传统金融行业工作。2017年8月,我创立了Nethermind,一家专注于核心开发基础设施的公司。通过阅读黄皮书并尝试用C#实现其内容,我逐渐深入以太坊的技术领域。
随着Flashbots的成立,我参与了MEV解决方案的研发,这加速了我的成长。同时,我还开发了Oiler项目,探索区块空间Gas交易优化方案。Nethermind团队规模已扩大至约300人,并通过实习项目为生态系统引入了约600名新人。今年二月,我决定加入以太坊基金会,因为我相信以太坊需要更多帮助和强有力的领导者。
Q2:作为联合执行董事,你们的具体职责是什么?未来愿景又是什么?
Shay Wong:作为非营利组织,以太坊基金会的核心使命是成为生态系统的守护者,在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我们需要关注重点领域,赋能其他参与者,同时建立一套稳健的原则体系,以便灵活应对动态变化。
Tomasz Stanczak:我的目标是通过自身经验改善基金会的内部结构,提升流程效率。目前,基金会内约有40位小型团队负责人,他们才是真正的领导者。我们需要赋予他们更多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潜力。
此外,改进内部沟通也是我的重点之一。凭借过去构建客户端的经验,我能够从技术角度审视挑战。我希望基金会能更加开放地与社区互动,即便有时会面临不适。
Q3:Aya Miyaguchi的时代被定义为“减法增益”。那么在你们领导下,以太坊基金会的新篇章将如何定义?希望留下哪些成就?
Tomasz Stanczak:我认为自己更像一名执行者,而非单纯的愿景设定者。在未来一两年内,我希望带来更具动态性的短期改变。例如,将L1扩展的成功转化为L2的繁荣,共同传播以太坊的价值观。
Shay Wong:我希望以太坊成为全球最去中心化、最无需许可且最开放的区块链平台。为此,我们需要平衡增长与原则,确保两者相辅相成。
Q4:社区普遍认为以太坊基金会在研究、价值观和客户端多样性方面表现出色,但在执行速度、沟通(如路线图)和用户连接方面有所欠缺。你们如何看待这些反馈?
Tomasz Stanczak:这些批评确实真实存在。过去两个月,我进行了约200次对话,听到了类似的反馈。我们需要明确目标,提高执行速度,优化开发者引入流程,并加强与DeFi建设者的沟通。
Q5:这些问题——速度慢、沟通不足、脱离实际——可以解决吗?
Tomasz Stanczak:完全可以通过小的调整和流程优化来解决。关键在于激活社区和内部决策者,赋予他们权力并加速行动。
Q6:你们提到了“以产品为中心的以太坊”。这是否意味着要更关注实际应用和用户需求?
Tomasz Stanczak:以产品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是我们实现三大目标(扩展L1、扩展Blobs、改善UX)的基础。它要求我们不断思考:为什么要进行某项改变?这是为谁做的?并通过与用户的共同设计来完善功能。
Q7:关于衡量成功的指标,你们有什么具体想法?
Tomasz Stanczak:我们尚未最终确定所有指标,但初步目标是:今年L1扩展达到3倍,明年达到10倍,而Dankrad提出了四年内实现100倍扩展的指数级路线图。
Q8:社区有时会对以太坊基金会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有哪些是以太坊基金会实际上不做或超出其范围的事情?
Shay Wong:例如,出售ETH是一个常见争议点。虽然社区希望我们持有,但我们必须通过出售部分ETH来维持运营和资助活动。此外,对于非核心任务,我们更倾向于通过资助支持外部团队。
Tomasz Stanczak:我们不会直接构建应用或基础设施,因为生态系统中的其他团队往往能做得更好。我们的角色更多是协调者和帮助者,特别是在业务拓展和社交网络创建方面。
Q9:关于具体的路线图和节奏,接下来的硬分叉计划是怎样的?
Tomasz Stanczak:我们计划将硬分叉周期缩短至每六个月一次。下一个硬分叉名为Fusaka,预计在今年9月或10月发布,随后是明年的Amsterdam升级,后者将包含L1扩展的关键改进。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