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务部发布三项“指导意见”:全球禁用华为昇腾芯片等措施解读
来源:东不压桥研究院
当地时间5月14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宣布了三项涉及出口管制的“指导意见”,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广泛关注。尽管具体文本尚未完全公开,但这些指导意见已透露出美国对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进一步管控意图。
根据已公布的信息,这三项指导意见分别涉及对华为昇腾芯片的全球禁令、防范美国AI芯片被用于训练中国模型的警告,以及针对供应链转运风险的合规提示。以下是对这三项内容的具体解读:
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今日宣布加强海外人工智能芯片出口管制的行动,包括:
发布指导意见,规定在世界任何地方使用华为的昇腾芯片均违反美国出口管制规定。
发布指导意见,警告公众允许美国人工智能芯片用于训练和推理中国人工智能模型的潜在后果。
向美国公司发布指导意见,告知其如何保护供应链免受转运策略的影响。
全球禁用华为昇腾芯片:选边站的明确信号
第一条指导意见直接宣布,在世界任何地方使用华为的昇腾芯片都将被视为违反美国出口管制规定。这一条款无疑是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强烈打压,同时也向全球市场发出了一个明确信号:选择华为就意味着可能面临美国法律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条款虽然看似霸道,但对于目前国内市场而言,华为昇腾芯片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暂无大量出口的可能性。因此,这项指导意见更像是为未来立规矩,提前敲打潜在用户。
然而,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这一要求显然难以接受。如果连使用国产芯片都被视为“违规”,那么企业将陷入两难境地:要么放弃国产技术,要么承担可能被列入实体清单的风险。
防范美国AI芯片助力中国模型:软性警告还是硬性约束?
第二条指导意见则聚焦于防止美国AI芯片被用于训练或推理中国的人工智能模型。对此,BIS并未提出具体的强制性规则,而是以“警告”的形式提醒相关方注意潜在后果。
尽管拜登政府曾试图通过“AI扩散规则”对前沿模型的训练进行限制,但这一规则已被特朗普政府废除。因此,当前的指导意见更多是一种“政策风向标”,而非具有法律效力的硬性约束。
然而,这种模糊措辞也可能成为未来的执法依据。一旦企业未能遵守,BIS可以利用EAR(《出口管理条例》)的相关条款追究责任。
供应链转运风险提示:低调却不可忽视
第三条指导意见表面上最为低调,主要针对美国公司如何保护供应链免受转运策略影响提供指导。虽然没有创设新的限制,但其内容可能被用作执法中的风险线索或事后审查依据。
事实上,这条指导意见反映了美国对复杂供应链环境中潜在漏洞的关注。通过强化合规要求,美国试图堵住可能出现的技术转移通道。
战略背景:川普政府的AI竞争布局
回顾近期美国AI政策核心人物的表态,可以看出当前川普政府正逐步形成对中国AI发展的三重遏制策略:
-
在国内放松监管、加大AI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本土企业在AI竞赛中保持领先。
-
推动“美国技术栈”全球化,确保各国优先采用美国芯片、模型和工具,而非中国的替代方案。
-
针对中国实施更加精准和高压的出口管制,封锁其获取关键技术的路径。
此次发布的指导意见正是上述战略的具体体现。例如,美国Eclipse公司在提交给白宫的意见中指出:“美国必须抓住主动权,为盟国提供可行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解决方案,避免重蹈5G竞争中难以提供替代方案的覆辙。”
历史借鉴与现实挑战
从历史上看,美国过去曾多次尝试通过经济援助和贸易制裁相结合的方式迫使盟友与其步调一致。例如,《1951年共同防御援助控制法》(又称“巴特尔法案”)就试图以援助为杠杆,迫使盟国对苏联及其卫星国实施战略物资禁运。然而,由于盟友间利益分歧较大,该法案的实际执行效果并不理想。
类似地,此次指导意见能否成功迫使第三国企业放弃华为芯片,仍需观察。毕竟,要让主权国家长期执行美国法律并非易事,尤其是在涉及对华关系时。
结语
总体来看,美国商务部此次发布的三项指导意见展现了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全面布局。然而,无论是全球禁用华为昇腾芯片的强硬态度,还是对供应链转运风险的细致提示,都显示出美国在维护自身技术霸权方面的决心与焦虑。
附:商务部通知全文
https://www.bis.gov/press-release/department-commerce-rescinds-biden-era-artificial-intelligence-diffusion-rule-strengthens-chip-related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