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rtual的潜力与潜在风险分析
来源:道说区块链
在上周六的线上交流中,又有读者问到了Virtual相关的问题。此外,这段时间伴随着Virtual价格的不断上涨以及Genesis Launches成功项目的持续火爆,Virtual再次成为众多参与者关注的焦点。
在关注这个项目潜力的同时,我们也有必要注意其背后的风险。
因此,在今天这篇文章里,我们将全面分享对这个项目的看法,不仅探讨其潜力,更深入分析其潜在风险。
关于Virtual的潜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团队实力强劲,项目在持续建设和推进,即使在熊市中也未曾间断,这种坚持非常难得。
- 项目已实现一定的盈利,并且其愿景是将项目代币打造成生态系统中的“货币”。这一方向被认为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商业模式较为清晰。
- 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当前AI + Crypto领域中,无论是与同类竞品还是其他AI项目相比,Virtual的实力都处于领先地位,并且这种优势正在逐步扩大。
综合来看,在目前所观察的AI + Crypto项目中,Virtual无疑是表现最为突出的一个。
然而,与此同时,项目面临的潜在风险也不容忽视。
最大的风险在于,通过ICO的方式将金融手段与AI和加密生态结合,是否真的是AI + Crypto赛道长期、稳定、持续可行的模式?
要验证这一点,我们需要看到更多、更强有力的AI代理在平台上被孵化出来。
那么,什么是更强有力的AI代理?
理想情况下,这些代理能够“出圈”,不仅吸引加密生态用户,还能服务于传统Web 2生态的用户。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至少需要像Uniswap那样,依托区块链技术解决生态中的某种刚需问题。
目前,Virtual平台上出现的一些知名AI代理(如AIXBT)在这方面尚显不足。
实际上,这种风险在加密生态的发展历程中已有先例。相信许多读者都亲身经历过Filecoin的故事。
去中心化存储无疑是人类社会的一项刚需,理论上应依赖区块链技术实现。因此,当Filecoin问世时,它迅速走红。
当年,Filecoin在技术、团队、商业模式等方面几乎无可挑剔,堪称行业标杆。
但结果如何?
上线后,尽管短暂吸引了大量用户,但在效率、费用、可靠性、便利性等多方面综合考量下,Filecoin相较于传统Web 2生态中的云服务并无明显优势。随着时间推移,项目热度逐渐下降,预期中的大规模用户迁移并未发生。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Filecoin之后,另一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去中心化存储项目Arweave反而后来居上,在热度和需求等方面超越了Filecoin。
对比发现,Arweave聚焦的永久存储在某些特定领域更好地满足了用户的刚需。
最终,Filecoin逐渐变得不温不火。
除了用Filecoin作为案例进行对比外,我们还可以从反向角度审视这一风险:
如果ICO这种金融方式确实是AI + Crypto的一种合适结合方式,为什么目前仅在启动AI代理方面取得成效,而在AI项目融资的其他细分领域却鲜有成功案例?
此前的文章中曾提到过另一案例:通过ICO启动AI小模型的构建。
这一模式虽然被寄予厚望,但遗憾的是,至今未能见到更多成功的实践。
如今广为人知的DeepSeek,其核心工作是对开源大模型进行优化并开发自己的模型。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团队实力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团队早年在量化交易中积累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由此可见,资金在语言模型开发中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既然如此,为何ICO方式虽已被尝试,却始终未见显著成效?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目前尚无明确答案,但值得进一步求证与谨慎观察。
如果上述风险真实存在,那么Virtual的未来或将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