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再创新高:黄金、美元与稳定币的货币逻辑再审视

数字货币趋势狂人1天前

我们每天都在使用货币,但很少有人真正理解它的本质和运作逻辑。

《货币金字塔》一书的作者尼克·巴蒂亚,作为华尔街出身的金融从业者和比特币研究者,从一个简单却深刻的问题出发:什么是钱?谁定义了它的价值?又是谁在维护它的可信度?

书中提出了一个核心观点:“货币是分层存在的。”无论是黄金、美元、比特币还是稳定币,甚至平台积分,虽然都被称为“钱”,但它们在结构中的地位完全不同。有些是最终资产,而有些只是对某种承诺的信用凭证。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揭示货币背后的系统逻辑,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并非生活在一个单一、统一的货币体系中,而是处于一种结构分层、动态演化的“记账秩序”之中。

罗马银币的故事

书中开篇讲述了一个看似遥远但极具启示性的历史事件——罗马帝国的第纳尔银币。

公元前211年,罗马共和国首次发行这种银币,目的是整合地中海地区的经济系统。公元1世纪,随着罗马帝国的建立,第纳尔成为官方货币,在欧洲、北非和西亚广泛流通。

起初,第纳尔含银量高达98%,背后常铸有皇帝头像和军功象征,象征着帝国的信用。然而,随着帝国扩张和财政赤字,银币逐渐“瘦身”。到公元3世纪中叶,克劳狄一世时期,含银量已不足5%。

公元274年,罗马皇帝奥勒良推出了新的币种“安东尼尼安努斯”,尽管名义上仍是银币,但几乎不含贵金属成分。这说明,货币危机往往是缓慢的信任溃散过程。

货币是分层的

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各种“钱”,其本质并不相同。银行账户余额、纸币、平台积分,甚至USDT或公司账户里的稳定币,虽然在支付层面都能用,但在本质上,它们是完全不同的类型。

书中提出一个重要概念:货币是分层存在的,信用结构决定了它的层级。作者将货币体系分为三层:

  • 第一层货币(Layer 1):无须信任、无须对手方的“最终资产”,如黄金、比特币。
  • 第二层货币(Layer 2):银行存款、纸币、稳定币等,它们是对第一层资产的“承诺”或“债务凭证”,依赖发行方履约。
  • 第三层货币(Layer 3):各种平台积分、代金券、预付卡,仅在特定系统中有效。

你账户里的10万元存款,并不是你的资产,而是银行欠你的债务;你手里的USDT,是Tether公司承诺未来按1:1兑换美元的凭证。这些属于第二层或第三层货币,一旦系统出问题,“钱”可能变成废纸。

所以,作者指出:你以为你在拥有资产,其实你只是信任某个系统还未崩溃。

美元的霸主地位

美元的全球主权货币地位,并非凭空而来,而是通过货币分层机制建立起来的。

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决定,美元锚定黄金,其他国家货币锚定美元。从此,黄金位于第一层,美元成为“第二层的第一名”,其他国家法币处于第三层。

尽管1971年美元脱离黄金锚定,但其全球地位反而进一步巩固。这是因为美元已嵌入全球贸易、金融和资本结算体系,成为全球的“定价单位”。

中央银行的本质

现代中央银行的核心功能不仅是“发钱”,更是“记账”。历史上,荷兰阿姆斯特丹银行率先实现了“从实物转账向账本转账”的跃迁。

中央银行控制清算系统的账本权限,也就掌握了货币系统的主导权。当前各国央行推动“央行数字货币(CBDC)”,其根本目的正是为了在数字时代重新确立央行对“最终记账权”的垄断。

比特币的定位

rzmgTjXqi4wRqu1vNjkOG7yBcAMKxpiTHUNfBgDj.png

比特币被视为“货币体系的挑战者”,其本质不仅创造了一种新资产,更是一种去中心化的账本结构。它提出了“谁来记账”的根本性回应。

比特币的设计初衷是建立一套不依赖中央机构、人人可以验证的价值记录系统。区块链技术让每一笔交易不可篡改、不可撤销,打破了中央银行清算系统的垄断。

然而,比特币并未脱离货币金字塔,而是建立了自己的金字塔结构,例如基于BTC发行的稳定币和闪电网络。

稳定币的妥协

由于比特币牺牲了速度和吞吐量,稳定币应运而生。它们由中心化机构发行,锚定法定货币(主要是美元),如USDT和USDC。

稳定币属于第二层货币,依赖现实世界的托管银行和公司信用。它们的风险在于交易对手风险,用户无法直接验证储备的真实性。

尾声:重新理解“钱”

货币并非统一的存在,而是分层的、结构性的,是信任的映射。

未来的世界可能不是一个“统一货币”的世界,而是一个“并存账本”的世界。有人信国家,有人信市场,也有人选择共识网络。

当货币不再由唯一的中心发行,而是存在于代码中、链上每一个被验证的区块时,我们面临的,不仅是新币种的崛起,更是新账本的选择权。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