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精英准备度假,但市场波动风险或打乱计划

牛BB的1天前
摘要
华尔街即将迎来传统淡季,却被华盛顿的政策博弈搅动不宁。低迷流动性下,未来几个月波动风险恐将加大,投资者需保持警惕 。
币币情报道:

随着阵亡将士纪念日的结束,许多华尔街精英正计划开启夏季假期,但市场的不确定性可能让他们无法如愿。尽管股市整体已回到年初水平,但企业盈利和消费者信心等关键指标却显得岌岌可危。更令人担忧的是,市场的诸多不确定性根源来自华盛顿,例如关税和税收政策争议,这些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

在美国金融界,高强度工作是常态,但每年6月至8月,交易员、基金经理和投行高管通常会选择休假。这一时期市场交易量往往下降,波动性却容易放大,尤其是在8月。

2025年夏天,美股可能迎来显著波动。尽管历史数据显示夏季股市表现尚可,但当前市场面临多重挑战。以下是市场状况的详细分析及未来三个月值得关注的关键动向。

夏季回报的历史表现

华尔街有一句老话:“五月卖出,躲开一夏”(Sell in May and go away),暗示夏季股市表现疲软。然而,美国世纪投资公司(American Century Investments)近期的研究却对这一说法提出了质疑。

该公司回顾了过去50年中每年5月1日至10月31日的市场表现,发现其中38年的夏季市场录得上涨,平均涨幅接近3.9%。

虽然这一水平低于股市自1920年代以来超过10%的长期年均回报,但正如该公司客户投资经理阿曼达·雷曼(Amanda Rehmnann)在本月的一份简报中指出的,真正“五月卖出”的投资者,往往反而会错失收益。

她写道:“‘五月卖出’不过是个迷思。”

当前市场状况

即便夏季市场的历史表现不错,2025年夏天对投资者而言依然充满警示信号。尽管美股已从此前低点反弹,但这也意味着市盈率随之回升。标普500指数目前的远期市盈率为21倍,接近1990年代末的高位。

经济基本面同样令人担忧。通胀压力持续存在,加之特朗普总统延续的关税政策影响,美国消费者信心跌至1970年代以来的次低水平。

虽然第一季度财报季整体表现强劲,根据FactSet数据,78%的标普500公司超出盈利预期,略高于五年平均值77%,但也有更多公司在电话会议中提到“衰退”一词,这是自2022年以来最多的一季。

华尔街分析师情绪也显得紧张。Yardeni Research追踪上调与下调公司盈利和营收预期的分析师比例,用以衡量市场情绪。该公司5月报告称,这一数据创下两年来最差记录。报告总结道:“糟糕透了!”

夏季市场的关键事件:关税、财政、货币政策

当前市场的许多动荡源自华盛顿,尤其是关税和税收问题。而这两个方面的争议都尚未解决。

今年迄今为止,股市最大的波动几乎都紧跟特朗普的贸易政策——他强硬时市场大跌,态度缓和时市场反弹。投资者期待特朗普已吸取教训,但谁也不能打包票。

日本政府计划于5月30日在华盛顿举行日美下一轮关税谈判,希望赢得美方部长级层面的理解。日方提出扩大对美投资、修改进口美国汽车制度等方案,但美方对重新审视汽车关税问题态度谨慎。日方正探讨进一步提案,争取在谈判中取得突破。

另外,美国与欧盟贸易谈判在特朗普放弃对欧盟加征关税威胁后迎来“新动力”,双方计划加快谈判。然而,欧盟企业对谈判前景仍持谨慎态度,担忧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尽管双方同意继续推进谈判,但根本矛盾未解决,市场和企业仍面临潜在风险。

另一颗“定时炸弹”是共和党推出的新一轮庞大税收与支出法案,也就是特朗普所说的《美丽大法案》,作为2017年“减税与就业法案”的续篇。特朗普显然希望市场能像2016年他当选后那样,对减税前景反应积极。

但当前经济背景已完全不同。2017年法案叠加疫情期间特朗普和拜登政府的各类刺激支出,令美国财政赤字急剧膨胀。如今,债券市场已显不安,30年期美债收益率已飙升至5%以上,逼近2007年以来高点。

该法案已于上周四通过众议院,共和党人计划在7月4日前将其递交给特朗普签署。但是,威斯康星州共和党参议员罗恩·约翰逊表示,除非进行重大修改,否则法案将面临“足够阻力”,因为该法案实际上增加了赤字,而他主张更大幅度削减开支以恢复到疫情前的支出水平。肯塔基州共和党参议员兰德·保罗则明确表示,除非取消债务上限,否则他不会投票支持该法案,他认为法案在削减开支方面“软弱无力”,并会导致赤字激增。

美联储也可能成为影响变量。在鲍威尔的带领下,美联储近几个月继续维持较高的短期利率,以对抗通胀“余威”。

美联储将于当地时间6月17–18日和7月29–30日召开两次夏季期间的会议。目前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维持利率不变,概率超过70%。但若经济继续疲软,这种预期可能转变。一旦意外降息,可能引发股市反弹——除非经济数据恶化到让投资者真正感到“衰退将至”。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