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启动代币化碳信用额试点项目,推动加密货币与碳市场融合
摩根大通正在探索一种全新的代币化碳信用额方法。该银行的区块链部门 Kinexys 正与标普全球商品洞察(S&P Global Commodity Insights)及其他碳排放领域的专家合作,为市场提供代币化的碳信用额。
摩根大通及其链上部门 Kinexys 即将启动代币化碳信用额试点项目。此举将进一步扩大其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影响力。RWA 标记化正与快速增长的全球市场需求紧密相连。
这家美国银行业巨头将与标准普尔全球商品洞察、EcoRegistry 和国际碳注册中心合作,尝试将注册系统中列出的碳信用额进行代币化处理。
“自愿碳市场已经成熟,可以进行创新。”摩根大通支付公司自然资源咨询主管阿拉斯泰尔·诺斯威(Alastair Northway)表示。
“代币化技术可以支持全球互操作系统的开发,从而增强对底层基础设施完整性的信心。这一技术还能提升信息和价格透明度,最终提高市场流动性。”
这些公司将监督碳信用额的流动情况,并研究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追踪从最初发放到退还过程中的所有权和交易。
代币化碳信用额旨在提高交易效率
作为一家领先的主流银行,摩根大通已经在为客户提供了多种代币化服务。最近,该银行还准备推出基于其专利的联合医学与医学博士基础链上的存款代币。
代币化已成为主流金融机构的一个重要趋势,因为它是一种更高效的结算工具和所有权证明方式。通过代币化碳信用额,可以简化低效环节并提供一种标准化的所有权追踪机制。摩根大通希望构建一个统一的代币化碳生态系统,使碳信用额能够在买卖双方之间无缝转移,而无需依赖集中式结算。
碳信用额代表一公吨的排放量,无论这些排放是否实际进入大气。代币则象征一些污染企业必须履行的“碳补偿”义务。
截至 2025 年,全球碳信用额市场规模已达到 9332.3 亿美元,预计到 2030 年将突破数万亿美元。然而,由于有人指责碳信用额只是漂绿行为,并未真正减少污染,因此该市场仍面临一定质疑。
链上项目提供非正式的代币化碳信用额
代币化碳信用额已经成为众多区块链项目的应用案例之一。截至目前,代币化碳交易仍以非正式形式进行,尚无统一标准。
提供碳补偿市场敞口的代币也被称为再生金融(ReFi)。尽管它们目前的价值相对较低,但对代币化的生态项目仍存在一定需求。
由于碳信用额通常由大型企业主导,因此很少有平台能够提供更可靠的代币化和结算服务。摩根大通的加入可能为碳信用额链上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推动行业迈向共同标准。
碳信用额需求的主要驱动力是一些全球最大的公司承诺实现净零排放目标。距离 2030 年的最后期限仅剩五年,这引发了对未来碳补偿需求激增的预期。
碳补偿的价格范围在每吨 1 美元至 100 美元之间,具体取决于污染防治行动的类型及其效率。未来几年,企业可能需要增加碳补偿购买量以满足碳排放配额要求。
KEY 差异线:加密货币项目用来获得媒体报道的秘密工具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