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inhood代币化实验:金融创新还是监管套利?OpenAI为何率先发难
欧洲的加密货币投资者最近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Robinhood向符合条件的欧盟用户赠送价值5欧元的OpenAI和SpaceX“股权代币”。这一看似平常的促销活动,却引发了一场关于代币化股权本质的激烈辩论。特别是OpenAI的强烈反对,更是将这场涉及金融创新、市场准入、监管边界以及去中心化原则的深层讨论推向了高潮。
代币化股权:创新还是文字游戏?
Robinhood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Vlad Tenev对外宣布,该平台将向欧盟用户提供包括OpenAI、埃隆·马斯克旗下SpaceX等逾200家私人公司的股票代币。这些资产是根据欧盟相对宽松的投资者限制,通过Robinhood的加密平台发行的,但受限于美国监管,美国用户目前无法获取。
Robinhood方面解释称,这些“股票代币”并非公司实际股权,而是追踪公开交易股票和ETF价格的衍生品,其交易记录在区块链上。
Robinhood的加密部门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Johann Kerbrat强调,通过代币化,他们的目标是“让任何人都能参与到这个经济中来”,从而“扩大市场准入”,为散户投资者提供参与此前难以企及的私人市场的机会。
然而,Robinhood此举很快引来了核心利益方OpenAI的强烈反对。
OpenAI在其X平台发布声明指出:“这些‘OpenAI代币’并非OpenAI的股权。我们没有与Robinhood合作,没有参与其中,也不认可这种做法。” OpenAI进一步强调,任何其股权的转让都需公司批准,而他们“并未批准任何此类转让”,还特别提醒投资者要“擦亮眼睛”,这波操作直接把Robinhood晾在了尴尬的位置。
支持者:金融民主化浪潮不可逆
尽管面临OpenAI的明确反对,仍有众多行业人士和投资者对代币化私人股权的趋势表示支持,并将其视为金融民主化不可逆转的浪潮。支持者普遍认为,代币化资产提供了24/7交易、增强了流动性,并带来了更透明的价格发现过程。通过消除高最低投资额和低流动性等传统障碍,它有助于打破私人投资的壁垒。
资深宏观投资者兼基金经理Raoul Pal在X平台盛赞这一创新:“公私市场界限的终结已经开始。” Pal认为,在加密市场中,资本形成和借贷的效率更高,并称这一市场趋势为“金融民主化”,其发展速度将越来越快。
投资者Amit Kukreja则认为,OpenAI发布声明更多是出于“安全考虑,因为他们不得不这样做”。
他辩称:“Robinhood所做的,不过是建立了一个追踪OpenAI在私人市场估值的代币。你并非在字面上购买这些公司的股份,但股份本身也只是一种凭证;这些资产的数字表示才是最重要的。”
除了Robinhood,包括Kraken和Backed Finance等加密平台也正积极布局代币化股票。
Kraken联席首席执行官Arjun Sethi坚称,此举“绝非噱头,而是旨在将金融权力归还给个人,打破地域和机构壁垒”的直接努力。此外,从贝莱德(BlackRock)到摩根大通(JPMorgan)等传统金融机构也在推动各类金融资产的代币化,如债券和碳信用等,这进一步印证了代币化作为一种趋势的普遍性。
欧洲成试验田,美国不敢玩?
Robinhood明确表示,由于监管限制,美国用户无法参与交易。这种地域选择性引发了关于“监管套利”的质疑,欧盟相对宽松的投资者保护规定为代币化产品提供了试验田。根据产品说明,这些资产通过Robinhood加密平台发行,以欧元计价结算,且不可转移至其他钱包或平台。
美国律师事务所Watkins Legal创始人Kurt Watkins向Decrypt表示,由于Robinhood的OpenAI代币化股权产品“缺乏透明度且存在法律模糊性”,其在美国市场可能“在商业上不可行”。
他指出,该产品“将面临美国SEC的严格审查,因为其根本不透明的SPV(特殊目的载体)结构模糊了关键的投资者保护措施。”
Watkins进一步警告:“至关重要的是,无法保证这些代币会真正追踪OpenAI的价格,因为它们缺乏有意义的底层权利,并可能面临流动性问题。即使Robinhood提供了免责声明,这种不透明性与明确符合Howey测试的证券分类相结合,将触发注册要求,而这需要提供远比目前更全面的披露,这很可能导致该产品在美国市场在商业上不可行。”
针对Robinhood代币化合约的设计,Electric Capital投资团队的Ren提出了批评,称其为“围墙花园”。
Ren通过代码反编译发现:“它的每一个转账都检查一个经批准的钱包注册表(即KYC/AML)。这些代币不太可能与DeFi协议进行交互”,也就是说——表面上用了区块链,实际上每笔交易都得经过他们的KYC审核,还是传统金融做的那些事情。
从另一方面来看,这种“曲线上市”绕过了传统IPO的信息披露要求。非上市公司无需公开财报、接受审计,投资者却要承担估值波动的全部风险。更令人担忧的是,代币发行方与标的公司间的法律关系模糊,一旦出现纠纷,投资者可能面临维权无门的困境。
加密货币研究员Noelle Acheson在博文中犀利指出:“这不过是科技公司惯用的策略——用便利性包装服务、漂亮的页面捆绑用户,而区块链技术反而退居幕后。”她认为Robinhood本质上是在建立新的中心化壁垒,而非真正推动金融民主化。
此前多位行业专家预测,随着技术成熟和监管框架完善,2025年全球代币化资产规模有望突破万亿美元。眼下,欧洲投资者正享受着这场实验的“头啖汤”,而华尔街则紧张观望,SEC 主席、支持放松加密货币限制的Paul Atkins在 CNBC 上表示:“代币化是一项创新。” 或许如此,但投资不仅仅关乎规则,更关乎信任。SEC的下一步动作,或将决定这场盛宴是变成普惠金融的里程碑,还是又一个精心包装的割韭菜游戏。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