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突破12万美元:机构狂欢背后的散户沉默

谷燕西20 小时前

比特币冲破12万美元,成为一场没有散户参与的资本盛宴。

当交易屏闪烁出121,344美元的历史数字,华尔街的投行们举起香槟,而普通投资者却集体沉默。

2025年7月14日,全球交易员的屏幕上跳动着同一组数字:比特币突破12万美元。短短24小时内,近10万人爆仓,2.78亿美元蒸发,社交媒体却异常安静——没有散户的狂欢表情包,没有“一夜暴富”的刷屏,只有贝莱德、富达等巨头在OTC柜台默默扫货的订单。

谁在推动这场“静音牛市”?

机构资本的饕餮盛宴

  • ETF巨鲸吞食流动性

    美国比特币现货ETF连续19日资金净流入,单日最高吸金6.5亿美元,总管理规模突破510亿美元。贝莱德IBIT持仓超70万枚BTC,相当于每天3.8亿美元持续注入市场。

  • 企业资产负债表革命

    日本上市公司Metaplanet单日增持797枚比特币(价值9600万美元),持仓总量达16,352枚,超越特斯拉成北美外最大持仓企业。微策略(MicroStrategy)总持仓量更是突破52.8万枚,价值356.3亿美元。

  • 交易所库存告急

    机构疯狂吸筹导致交易所比特币存量暴跌至五年最低,供需关系彻底逆转。

政治权力的隐秘博弈

特朗普从“比特币是空气”的批判者,转身成为加密资产头号代言人:推动加密蓝筹ETF、倡议建立美国战略比特币储备,甚至家族基金与矿企Hut 8合作成立挖矿公司。政策转向背后,是加密货币行业向支持特朗普的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Fairshake注入的2.6亿美元献金

全球放水下的“数字黄金”叙事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美元指数走软,比特币与美股波动率指数(VIX)的负相关性达-0.73,创历史峰值。当美国财政部单季度发债9560亿美元,比特币成为对抗债务货币化的新工具。

散户为何集体“缺席”?

尽管价格飙升,市场却出现诡异背离:

  • 谷歌搜索热度仅45

    ,不及2024年11月比特币首破10万美元时峰值的1/3;

  • 恐惧贪婪指数73

    (历史峰值90),显示情绪远未到狂热阶段;

  • 日本散户甚至感叹:“一个币要11万美元?我已经错过了!”

这种沉默背后,是比特币高单价的心理门槛机构主导的定价权转移。链上数据揭示残酷现实:单笔超10万美元的大额交易占比飙升至89%,较2022年提升23个百分点,散户的小额交易正在被边缘化。

暗流涌动的风险信号

狂欢背后,四大隐患悄然浮现:

杠杆泡沫堆积:Tether单周增发40亿USDT,稳定币供应增长率(SSR)突破1.2,永续合约资金费率升至年内高点;

政策黑天鹅盘旋:特朗普对欧盟、墨西哥加征关税的最后期限(7月22日)迫近,贸易战升级或引发风险资产共振下跌;

技术面超买隐忧:125,000美元关口聚集37亿美元期权合约,多空对决一触即发;

矿工盈利承压:嘉楠科技矿机毛利率骤降至29%(去年同期42%),高算力竞争侵蚀安全垫。

15万美元是下一站?

情景一:监管落地引爆“合规牛”若本周美国国会通过的《GENIUS法案》确立稳定币审计框架,传统资管巨头或将其比特币配置比例从0.3%提升至1%,带来800亿美元增量资金——足够推动价格突破15万美元。

情景二:宏观风暴催生“黄金替代”美国2025年利息支出将达1.6万亿美元,若10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4.5%,比特币与黄金相关性或从0.2跃升至0.6,吸引主权基金入场。

情景三:技术革命重塑估值逻辑比特币二层网络Merlin Chain锁仓量突破35亿美元,Stacks生态TVL月增300%。若解决扩容瓶颈,比特币可能从“数字黄金”进化为价值互联网底层资产

新金融秩序的破晓时分

当德国央行抛售黄金转持比特币,当美国州政府将其纳入战略储备,当南美家庭用BTC对冲本币贬值——这场由12万美元点燃的资本革命,正在改写金融权力的分配规则。

这不是散户的狂欢,而是机构重新定价的开始。”一位华尔街交易员在凌晨的OTC柜台前低语。他身后的电子屏上,贝莱德的ETF申购单正以每秒13张的速度涌入系统,而早期鲸鱼地址的8万枚比特币刚刚转入交易所预备抛售——这场新旧资本的史诗级换手,将决定比特币能否真正跨越从风险资产到价值存储的“惊险一跃”。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会押着相似的韵脚:

2017年突破2万美元,谷歌搜索热度100,恐惧贪婪指数90;

2025年冲破12万美元,搜索热度45,恐惧贪婪指数73。

市场的成人礼,总是以喧嚣的退场与理性的登台为注脚。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