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稳定币监管态度差异分析:美国主动布局,他国被动应对

爱情的泡沫7 小时前

作者:岳小鱼 来源:X,@yuexiaoyu111

随着稳定币热度的降温,香港的稳定币法案也趋于收紧。面对这一现象,我们应如何理解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稳定币监管上的态度差异?

1、宏观视角:稳定币“军备竞赛”已拉开帷幕

人工智能(AI)作为提升生产力的技术,而加密货币(Crypto)则是变革生产关系的技术,后者的影响力更为深远。

尤其是在意识形态对抗加剧的背景下,Crypto的作用被进一步放大,甚至被视为一种对抗工具。

Crypto背后牵涉的是铸币权问题。美元借助美元稳定币渗透到更多国家和地区,巩固了其国际地位;而其他法币(如人民币)则试图通过Crypto实现离岸稳定币的全球化。

2、不同国家的站位差异:美国主动布局,他国被动应对

拜登政府曾对加密货币持排斥态度,这一政策影响了许多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采取了类似的立场。然而,特朗普上台后,对加密货币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并加速推动相关立法。

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国家的政策调整速度难以跟上,只能被迫应对。而这种应对往往伴随着高度谨慎。

这解释了为何香港对稳定币的监管比美国更为严格。

总体来看,美国是主动布局,其他国家更多是被动应对。

然而,大势不可逆,稳定币的应用正在加速,美元稳定币正逐步渗透到全球各个角落。

美元虽然是全球最坚挺的法币之一,但获取门槛较高,而数字美元形式的美元稳定币却非常容易获得。基于区块链技术,美元稳定币能够实现全球流动,只要有网络即可获取,因此其采用呈现出自发性增长。

3、微观视角:传统金融机构的“军备竞赛”已然开启

传统支付机构拥有业务场景和商户网络,而稳定币支付能够显著降低跨境支付的成本与时效,两者可谓天然契合。如此巨大的优势,传统支付机构又怎能不动心?

稳定币堪称跨境支付领域的“杀手级应用”!

既然稳定币支付迟早会颠覆传统支付体系,那么不如尽早加入其中。即使无法占据先发优势,至少也不能让竞争对手抢占先机。

这种“你不做,别人就会先做”的竞争心态,促使各方不得不开展稳定币支付的“军备竞赛”。

由此,稳定币支付赛道被传统支付机构迅速卷入,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与落地。

4、总结

稳定币及其支付应用已成为不可逆的趋势,“军备竞赛”已经悄然展开。

由于各国站位不同,美国积极推动稳定币的发展,而其他国家和地区则更多处于被动防守状态,这也导致了最终监管法案松紧程度的差异。

从微观层面来看,稳定币支付的优势已被传统支付机构所认知,它们正积极跑步进入这一赛道。

因此,即便稳定币热度短期内有所降温,但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来看,这一趋势仍在延续。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