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创下新高后暴跌近1万美元,市场调整背后的原因解析

在短短四天内,刚刚创下历史新高的比特币价格骤然下跌近1万美元,甚至有进一步下探的趋势。与此同时,以太坊也未能幸免,从4788美元的高位回落至4300美元下方。山寨币市场更是遭受重创,多数代币跌幅超过15%,整个加密市场陷入调整期。
市场的上涨往往难以捉摸,但每一次大幅下跌背后,必然伴随着某些关键因素的变动。而这一次,美国货币政策的预期调整再次成为主导市场走向的核心。
今年以来,美国货币政策一直是加密市场波动的主要驱动力。降息预期上升时,市场情绪高涨;反之,当降息预期减弱时,市场则迅速回调。在此背景下,“降不降、降多少、怎么降”成为了投资者最为关注的问题。
回顾今年的降息议题,堪称一场政治博弈的大戏。
经过三年的紧缩周期,美国通胀率逐渐趋于可控,拜登政府通过直接向家庭发钱的方式改善了资产负债表,成功实现了经济软着陆。然而,特朗普掀起的关税大战打乱了这一节奏,美联储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需要平衡GDP萎缩与通胀高企的矛盾,另一方面还要为总统政策留出冗余空间。特朗普与美联储的对立格局由此形成。
特朗普多次公开批评美联储降息过晚,并威胁要解雇鲍威尔,甚至试图安插自己的人进入美联储。而鲍威尔则顶住压力,坚持认为CPI和通胀数据才是决策的核心依据。
为了影响数据,特朗普甚至解雇了劳工统计局局长埃丽卡·麦肯塔弗,并提名保守派经济学家安东尼接任。这一系列动作显示出特朗普对降息的迫切需求——对他而言,降息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紧缩周期不仅影响股市表现,还拖累了加密市场的复苏步伐,加之关税的影响,特朗普亟需通过降息提振信心并转移矛盾。
这场博弈的确产生了效果。自7月以来,美联储内部的分歧逐渐显现,部分理事主张立即降息,而另一些官员则警告不要操之过急。随着8月初不如预期的就业数据发布,市场对9月降息的预期显著增强,CME数据显示降息概率一度升至92.1%。

然而,即便降息预期升温,市场仍未能避免回调。究其原因,仍是预期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所致。尽管9月降息的概率较高,但全年降息频次因7月超预期的PPI数据而减少,降息幅度也从100BP下调至50BP或更低。这种预期落差对加密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而美股相对韧性较强,跌幅有限。
本周五,杰克逊霍尔央行年会将在怀俄明州召开,届时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将发表重要演讲。过去数年中,该年会被视为美联储释放政策信号的关键场合。三年前,鲍威尔曾警告抗击通胀将带来阵痛,导致短期收益率飙升;去年,他暗示准备从二十年高位下调利率,当日两年期收益率应声大跌。如今,市场虽预计9月降息不会被推翻,但在当前紧张的政治博弈下,政策前景仍存在变数。受此影响,资本纷纷采取避险策略。
此外,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的一番言论也为市场泼了一盆冷水。此前,特朗普曾签署行政令将比特币列为战略储备资产,并承诺构建主权财富基金。然而,贝森特近期表示,美国政府不会购买新的比特币,而是利用没收的价值150亿至200亿美元的比特币填充储备。这一消息让市场大失所望,比特币短时大幅下挫。
有趣的是,贝森特随后在社交媒体上改口,称财政部将继续探索“预算中性”的路径获取更多比特币。态度虽有所软化,但市场已埋下了怀疑的种子。
本次调整也与杠杆清洗有关。在比特币和以太坊创新高之前,市场FOMO情绪高涨,多头杠杆远高于空头杠杆。单边行情带来的连锁效应显著,8月14日当天,市场清算了超过10.2亿美元的衍生品头寸,其中多头仓位高达8.72亿美元。据Coinglass数据,若比特币跌破11.3万美元,主流CEX累计多单清算强度将达6.90亿美元。
整体来看,在多重因素叠加下,加密市场最终进入了调整区间。目前,比特币从最高12.44万美元跌至11.47万美元,跌幅达7.79%;以太坊从4788美元回落至4234美元,下滑11.57%。

尽管市场进入调整,但从成交和持仓数据来看,无需过度恐慌。比特币价格支撑已跃升至11.7万美元,该位置持有量超过75万枚,为价格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无论是可期的降息、监管开放还是巨头增持,都表明市场长期趋势依然向好。
相比比特币,以太坊面临更大的抛压风险。虽然现货ETF上周净流入28.5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但验证器退出队列达到860,286枚ETH,同样创下新高。等待获利退出的投资者增加,可能导致ETH价格进一步承压。
理性分析,在央行年会召开前,市场大概率维持震荡走势。BTC下方支撑位在11.2万美元,ETH则可能测试4100-4200美元的CME缺口区域。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做好对冲仍是应对波动的最佳策略。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