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I Holdings:日本金融巨头的加密布局与数字资产基础设施愿景

霸气犀利15 小时前
又一传统金融巨头进军Web3。

近日,日本金融巨头 SBI 集团接连发布重磅合作消息:先与 Circle、Ripple 和 Startale 达成战略合作,随后又与区块链预言机服务商 Chainlink 携手,共同推动稳定币、现实世界资产(RWA)代币化和跨境支付解决方案的发展。短短数天内,SBI 从传统金融机构迅速转型为日本 Web3 技术领域最积极的参与者之一。

这不仅是普通的业务扩展,更是 SBI 向市场释放的强烈信号:它正抓住下一轮金融基础设施变革的机遇,从“金融服务提供商”进化为“数字资产基础设施建设者”。在日元稳定币即将推出以及亚洲加密走廊逐步成型的背景下,SBI 的这一战略布局使其成为日本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推动力量。

传统金融巨头打造日本数字金融新图景

SBI 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 1999 年,当时它还是软银旗下的投资部门,名为“软银投资”(SoftBank Investment)。2006 年独立后,公司更名为 SBI Holdings, Inc.,总部位于东京。起初,其核心业务集中在证券、银行和保险三大领域,随后逐步拓展至资产管理与生物科技领域,形成了横跨金融与医疗的综合性集团。

二十多年过去,SBI 已经不再是当年的小型投资机构,而是成长为日本金融市场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玩家,甚至被视为三菱 UFJ、三井住友和瑞穗这三大银行之外最有力的竞争者——被称为“第四大银行”的潜在候选人。如今,SBI 的业务版图涵盖五大板块:金融服务、私募股权投资、资产管理、加密资产和下一代业务。这种多元化战略不仅稳固了其在日本市场的地位,也为进军数字资产领域奠定了坚实基础。

SBI Holdings:日本金融巨头的加密布局与数字资产基础设施愿景

更重要的是,SBI 的加密布局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长期深耕的结果。凭借其在证券和资产管理领域的深厚根基,SBI 通过旗下子公司逐步构建了包括交易、支付、托管、借贷和流动性服务在内的完整数字金融生态。同时,它也未错过 Web3 的风口,从 NFT 到去中心化金融(DeFi),再到现实资产代币化(RWA),SBI 均进行了积极探索。更值得一提的是,SBI 敢于与国际领先企业结盟,如 Ripple、Circle 和 R3,共同探索稳定币、跨境支付和代币化的新可能。

SBI Holdings:日本金融巨头的加密布局与数字资产基础设施愿景

可以说,今天的 SBI 不仅是一家扎根传统金融的日本企业,更像是东亚地区少数具备“双引擎”驱动能力的集团——一边依托传统金融的深厚根基,另一边在加密金融的浪潮中加速前行。

从零到一:SBI 获得日本唯一稳定币运营许可

在稳定币领域,SBI 凭借“先发合规”的优势占据了领先地位。早在 2023 年,日本金融厅放宽外国稳定币在本土发行的禁令时,SBI 就敏锐捕捉到了机会,并迅速与 Circle 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仅仅一年后,其旗下平台 SBI VC Trade 成功完成 USDC 的交易注册,成为日本首家也是唯一一家持有稳定币许可证的企业,并率先将 USDC 推向市场。

紧接着,SBI 与 Circle 成立合资公司 Circle SBI Japan,专注于推广 USDC 在日本的应用。2025 年 6 月 Circle 上市之际,SBI 又果断投资 5000 万美元,进一步巩固双方合作关系。上周,两家公司再度扩大合作范围,计划将 USDC 深度整合至跨境支付和数字金融服务领域。通过这一系列举措,SBI 不仅在合规和基础设施方面领先同行,还成为 Circle 打开亚洲市场的关键合作伙伴。数据显示,SBI 数字资产业务表现亮眼:2024 年相关收入已达 800 亿日元,同比增长超过 40%,用户数量从 80 万激增至 165 万。

SBI Holdings:日本金融巨头的加密布局与数字资产基础设施愿景

如果说 USDC 是 SBI 在稳定币领域的入口,那么 Ripple 的 RLUSD 则是其在跨境支付赛道上的桥梁。上周,SBI 宣布将把 RLUSD 引入日本市场,预计于 2026 年第一季度正式落地。这种稳定币的设计理念简单高效:结合美元的稳定性与区块链的速度,既合规透明,又能实现秒级结算。例如,当美国用户需要向日本汇款时,资金会首先转换为 XRP,通过区块链几秒钟完成跨境传输,再在日本端兑换为日元,而 RLUSD 则作为锚点资产,确保跨境资金的稳定性和可信度。

SBI Holdings:日本金融巨头的加密布局与数字资产基础设施愿景

通过与 Circle 和 Ripple 的“双线并进”,SBI 几乎构建起了一个完整的稳定币生态:USDC 聚焦支付和交易环节,RLUSD 致力于跨境结算和企业服务。两轨并行的战略使 SBI 在亚洲稳定币格局中牢牢占据核心位置。

RWA 崛起:SBI 构建日本版“Robinhood”

除了稳定币,SBI 还将目光投向了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RWA)这一快速增长的赛道。过去两年间,RWA 市场规模从 2023 年初的 50 亿美元跃升至目前接近 300 亿美元,增幅超过五倍。债券、基金和国债是目前的主要应用,但股票类资产占比仍不足 1%,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SBI Holdings:日本金融巨头的加密布局与数字资产基础设施愿景

试想一下,当你购买一份债券时,原本需要等待几天才能完成结算,而在链上操作后却能像转账一样即时完成。同样,一支传统基金通常门槛高且赎回周期长,但代币化后它可以变成一张“数字门票”,支持 24 小时随时买卖。对投资者而言,这是前所未有的便利;对机构来说,则意味着资金效率的巨大提升。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海外的 Gemini、Kraken 和 Robinhood 等巨头纷纷推出类似的全天候代币化交易平台。

SBI 显然不愿落后于人。2025 年,该集团携手 Web3 基础设施公司 Startale,在日本设立链上代币化平台,并获得了基于里程碑的资金支持,目标是打造一个涵盖发行、清算、托管和跨链互操作性的完整体系。

更为重要的是,SBI 并非单打独斗,而是引入了全球区块链领域的“水管工”——Chainlink。这家公司擅长实现不同区块链之间的互联互通,就像不同银行间的跨行转账一样方便。此次合作中,Chainlink 将帮助 SBI 在债券、房地产等资产代币化过程中保障跨链交易的安全与合规。此外,Chainlink 还会将基金的净值数据(NAV)搬上链,实现公开透明,让投资人能够实时追踪资产价值;其储备证明技术(Proof of Reserve)也将为稳定币和基金提供链上验证,避免“纸面资产”与实际储备脱节的风险。

SBI Holdings:日本金融巨头的加密布局与数字资产基础设施愿景

如果 Robinhood 在美国的意义在于以“零门槛”的方式将股票和加密衍生品带给散户,那么 SBI 正在日本尝试开辟一条类似的道路。凭借其在证券和银行领域的深厚积累,加上在稳定币与 RWA 领域的率先布局,SBI 正努力将代币化资产推向大众化的投资渠道。对日本投资者而言,这不仅意味着可以像转账一样实现 7×24 小时的股票和债券交易,更意味着他们能够在合规、安全的框架下直接参与到全球化的加密金融市场中。因此,SBI 构建的 RWA 平台不仅仅是技术升级,更是“Robinhood 式”的金融普惠实验,有望成为日本资本市场迈向 Web3 的分水岭时刻。

从“第四大银行”到数字资产基础设施巨头

对 SBI 来说,进入加密领域绝非一时冲动,而是其战略发展的自然延续。长期以来,日本处于超低利率环境,银行、证券等传统金融业务高度同质化,盈利空间被大幅压缩。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的稳定币与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RWA)正快速步入合规轨道。2023 年,日本金融厅(FSA)放开稳定币监管,为新赛道亮起了绿灯。SBI 没有选择观望,而是果断行动,携手 Circle、Ripple 等国际伙伴,从“行业看客”转变为“规则制定者”,在稳定币和 RWA 这两个最具潜力的领域率先卡位。

更深层次来看,这不仅是业务上的拓展,更是身份上的跃迁。过去,人们习惯将 SBI 视为“日本的第四大银行”;而现在,它正试图升级为“数字资产时代的第一家基础设施巨头”。目前,SBI 正筹备在大阪堂岛交易所上线日本首个比特币期货,并设定了到 2028 财年将数字资产业务利润提升至 500 亿日元的目标,相当于再增长 150%。这意味着,SBI 的野心早已超越传统金融框架,它真正押注的是日本金融体系与区块链深度融合的未来。换句话说,SBI 不仅仅是参与加密资产价格涨跌的博弈,而是希望在新一轮全球金融秩序重构中扮演主导角色。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