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玩笑到价值驱动——解析狗狗币挖矿生态的创新与未来

K线中有杀气1天前

从最初的一个 Meme,到如今市值排名前十的加密货币,狗狗币不仅完成了从玩笑到创新的传奇蜕变,更成为「人人可挖矿、收益公平分配」的 PoW 精神的最佳诠释。

8 月 26 日晚,律动 BlockBeats 邀请了多位行业专家,包括矿机厂商 ElphaPex 的产品副总裁 Ben Weng 和商务负责人 Payne Cong、ViaBTC 矿池代表 Paphy Cai、HashHouse 商务拓展副总裁 Denny Xing,以及狗狗币社区核心成员松,以《从玩笑到价值驱动,解析狗狗币挖矿生态的创新与未来》为主题,共同探讨了狗狗币挖矿的长期潜力与未来机遇。

律动 BlockBeats: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 Space。我们将围绕狗狗币挖矿的长期发展展开讨论,从硬件到社区,从金融到文化,探讨多个维度的信息。首先,请各位嘉宾做一下自我介绍。

Ben Weng:大家好,我是 Ben,来自旧金山湾区。在加入 ElphaPex 之前,我曾在多家科技公司担任软件开发工程师,拥有十几年的开发经验。机缘巧合下接触到 Crypto,被其去中心化和分布式的技术深深吸引。现在我在 ElphaPex 主要负责产品管理和路线图的相关工作。

Payne Cong:大家好,我是 Payne Cong,目前在 ElphaPex 负责业务开发和销售。我的背景和 Ben 类似,曾在湾区多家大型科技公司任职,包括 Tesla、TikTok 和 Postmates 等,涉及不同职能,后来进入加密行业。我认为无论是加密市场还是挖矿行业,目前都处于一个很好的时机。今天也很期待与大家分享关于狗狗币挖矿的一些话题。

Denny Xing:大家好,我是 Denny,现任 HashHouse 的商务拓展副总裁。HashHouse 是一家提供一站式挖矿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产品涵盖集装箱或厂房式的油冷/水冷系统、变压器、配电柜、智能 PDU 等。迄今为止,我们已在全球交付了约 400 兆瓦的解决方案,客户主要分布在北美、非洲和澳洲。在加入 HashHouse 前,我一直专注于加密挖矿行业,包括矿池固件、设备融资以及北美大型挖矿项目的运营和电力管理。

:大家好,我叫松,目前是狗狗币社区的独立开发者,现在人在韩国。我在 2016 年重仓了狗狗币,2018/2019 年进入了狗狗币的亚洲社区,之后一直参与生态建设。目前我主要在开发狗狗币上 L1 的智能合约语言。类似以太坊的 Solidity,我认为 UTXO 模型也需要类似的开发语言。这门语言叫 Cardity,预计将在今年发布,方便开发者在 UTXO 上开发应用。其核心逻辑源自 Ordinals、铭文等衍生概念。

同时,我也在推进一个名为 cardipool 的项目,目标是构建去中心化的 PoW 矿池。相比现有的中心化矿池缺乏透明度,cardipool 希望让算力接入、出块和哈希过程都完全公开透明,让所有人都能参与矿池建设。两三年前 Cardity 协议开始开发,这是狗狗币 L1 上最大的生态协议,也是第一个有 DEX 和生态的协议。目前该生态完全基于狗狗币构建,不依赖 EVM 或其他链。

Paphy Cai:大家好,我是 Paphy。2017 年进入 PoW 挖矿行业,多年来一直从事矿池相关工作。2020 年我加入了 ViaBTC 矿池,目前 ViaBTC 在全球比特币矿池中排名第三,并长期位列莱特币和狗狗币矿池的第一。

律动 BlockBeats:谢谢老师们的自我介绍,那我们就正式开始。首先想和大家聊一聊,狗狗币已经诞生超过十年了,从最早的「玩笑币」到今天仍保持相当的算力和社区活跃度。你们怎么看当前狗狗币挖矿的参与热度?相较于几年前,算力结构和挖矿生态有哪些关键变化?

Ben Weng:大家都知道,狗狗币最早在 2013 年因一个轻松的玩笑而诞生。在我们 ElphaPex 看来,它一直是一个轻松活跃的代币,社区氛围也非常受欢迎,而且形象可爱,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另外,狗狗币的历史已经超过十年,采用的是 PoW 共识机制,安全性经过长期实战检验。与比特币相比,狗狗币的算力集中度不算高,因此中小型矿工在参与度上会更有优势,而不像比特币那样高度集中在大型机构手中。这是我们观察到的算力结构与生态维度上的一个重要差异。

Payne Cong:我认为狗狗币挖矿在过去两年的热度显著上升,原因大致有几个方面。第一,是价格因素。随着价格上涨,狗狗币吸引了更多零售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关注,市场对它的注意力持续增加。

第二,是社区的长期支持和参与。比如 Elon Musk 作为最大的 KOL,一直公开力挺狗狗币;开发者方面,Dogecoin Foundation 以及像松这样的社区开发者推动了更多应用的出现,包括 Layer1、Layer2,以及支付功能等,这些都带来了更多的使用场景,提升了币的热度。

第三,挖矿门槛相对较低。与比特币相比,狗狗币对电力成本的要求更低,算力规模也小一些,因此对中小矿工更友好,竞争不像比特币网络那样激烈。

第四,是机构兴趣的增加。近年来,包括 Grayscale 在内的机构推出了狗狗币 ETF,一些上市公司开始将狗狗币纳入财务策略,还有家族办公室和对冲基金等传统金融资本也进入挖矿领域。这些资金和做事方式的引入,带来了更多流动性,加快了行业节奏,推动了挖矿生态的发展。整体来看,随着越来越多机构参与,狗狗币的算力结构正逐渐机构化。这对挖矿生态既带来新的节奏和活力,也推动了整个行业热度的持续提升。

律动 BlockBeats:币股无疑是当下最火热的叙事,近期几家美股上市公司购买了大量狗狗币,你们怎么看这种传统金融机构「持币」与「挖矿」之间的错位?这是否意味着狗狗币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周期节点?

Ben Weng:关于持币和挖矿的关系,我个人认为它们是互补的。我们在与许多矿机客户交流时发现,他们之所以参与挖矿,往往是因为拥有相对便宜甚至免费的能源。

例如,一些地区的电费较低,或者在电力需求低谷时,电网会提供极为廉价甚至免费的电力。在这种情况下,客户通过挖矿,不仅可以帮助调节电网,还能把低成本电力转化为一种金融资产。从这个角度看,挖矿并不是与持币相互排斥的选择,而是并行存在、共同作用的。

还有客户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他们认为狗狗币其实可以作为电力存储和消费的媒介。当某个地区电力便宜时,可以通过挖矿把电力转化为 Token;而在另一些电力昂贵的地区,则可以通过出售这些 Token 再换回电力。这实际上构建了一种跨区域的电力价值转换机制。因此,我认为在整个生态系统中,这两个角色都非常地重要并且是良性的互补关系。

Paphy Cai:我今天查了一下数据,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全网莱特币算力翻倍所需的时间呈现明显缩短的趋势。最近一个周期,从 1.2P 到 2.4P,仅用了 10 个月;再往前一个周期,从 600T 到 1.2P,用了约 21 个月;而更早从 300T 到 600T,则花了大约 44 个月。可以看出,三个周期的翻倍时间几乎是依次减半的。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方面,设备技术的快速迭代推动了算力增长;另一方面,用户的参与度也在不断提高。

律动 BlockBeats:从外部看,挖矿是一个早已红海化的赛道,大玩家壁垒高、生态稳定。你们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间点重新聚焦狗狗币挖矿?Elphapex 如何理解「讲一个新故事」的空间?

Ben Weng:就像您提到的,现在挖矿行业已经逐渐进入红海赛道,那为什么我们还选择做狗狗币呢?在我们看来,有几个原因。

首先,在大多数人都盯着比特币和以太坊时,狗狗币挖矿具有一定的差异化竞争。它不像比特币挖矿那样激烈,反而可能带来一些蓝海机会。其次,狗狗币的通胀模型与比特币不同。比特币的发行量固定,无法增发;而狗狗币每年都有固定的新增发行量,更接近真实世界的货币模型。这意味着挖矿可以持续进行,矿工能够更清楚地预期长期收入。

另外,从能源利用率来看,狗狗币的挖矿效率在某些情况下优于比特币。同样一度电,从法币收益角度衡量,挖狗狗币可能比挖比特币回报更高。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人工智能和 AI Agent 的兴起。未来 AI Agent 在完成完整链条任务时,往往需要一个便捷的交易媒介。例如帮用户订机票、酒店时,就需要完成支付。在这方面,狗狗币由于其轻量化、社区属性和迷因文化特征,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同时,它采用 PoW 共识,安全性也得到了长期验证。因此,我们认为狗狗币有潜力在 AI 应用场景中承担更多交易媒介的角色,尤其是在轻量化交易和积分类支付方面。

律动 BlockBeats:现在越来越多用户不仅关注矿机性能,也在意冷却、噪音、能源效率等运营细节。你们怎么看狗狗币挖矿在矿池服务、冷却配套上的进化趋势?未来会不会有更多面向普通用户或轻量级参与者的解决方案?

Denny Xing:针对冷却配套,随着狗狗币挖矿群体的多元化和机构化,矿工对水冷和油冷的接受度越来越高,这反映了客户对运行效率和散热优化标准的提升。我们也在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例如,我们与 ElphaPex 团队在产品和研发上保持紧密合作,通过优化散热结构,确保芯片能够在更高工况和温度下稳定运行。在散热效率方面,我们与全球头部的巨头品牌联合研发了高通量、高翅片密度的干冷器,通过管路设计实现大流量、小温差,保证在 45 摄氏度的环境温度下仍能实现零耗水的高效运作。

律动 BlockBeats:感谢各位嘉宾的精彩发言,今晚的 Space 正式讨论环节到这里就结束了。狗狗币十年长路,发展到如今拥有强大算力和生命力的社区,实属不易。我们今晚不仅讨论了产业和金融,还聊到文化与社区,每一个维度都在不断丰富狗狗币生态的可能性。未来期待狗狗币和 PoW 的新发展和机遇。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