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WLFI 天价开盘看加密行业的华尔街化趋势
仅凭“特朗普家族”这一概念,@worldlibertyfi(WLFI)上线流通市值便达到 70 亿美元。几乎没有可靠的生态项目支撑,其市场预期却已超越 AAVE、Uniswap、Ethena、Pendle 等众多 Crypto Native 蓝筹协议。这不禁让人思考:为什么?答案显而易见——当下的加密行业风向已经彻底改变。以下是几点观察:
1)华尔街叙事压倒技术叙事:对于华尔街机构而言,一个全新的 DATs(数字资产交易)叙事迅速流行,甚至盖过了以往 Layer2、BTCFi、ZK 等诸多技术驱动的叙事。事实证明,来自机构的认可和采纳才是真正带来增量的关键,即便其中大部分操盘者可能另有图谋。
2)资本效率优先:市场不再聚焦于 TPS 的军备竞赛或表面的 TVL(总锁仓价值)展示,而是开始关注如何让有限的资金产生更多的收益(Yield)。例如,@Dolomite_io 的流动性复用、@MitosisOrg 的可编程流动性创新、以及 @apr_labs 的 MEV 价值捕获与高频交易飞轮等,都在讲述资本效率提升的故事。
3)金融工程胜过技术概念:加密行业从金融领域向非金融领域的扩展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每个周期都在谈论如何实现大规模采用(Mass Adoption),但最终都会回归到最本质的金融交易场景。复杂的密码学和共识机制的魅力早已被深谙金融业务的结构化产品设计所取代。例如,@HyperliquidX 提供了链上订单簿深度和媲美 CEX 的交易体验,几乎让人忘记了去中心化的初衷;而 @pendle_fi 的 Boros 协议创新则如同打开了传统金融的潘多拉魔盒一般。精密的金融工程设计显然比复杂的技术概念更具吸引力。
4)B2B2C 模式取代纯 C 端叙事:事实早已证明,在币圈能服务好散户并吸引他们参与的商业模式只有一个:交易所。然而,这种中心化且垄断的模式并不那么“酷”。普通的 Builder 若想围绕链上创新,选择先服务好机构,再通过机构服务散户的模式,无疑是聪明且明智的。因此,在 TradFi(传统金融)定位下,为机构定制的 Vault(保险库)、白名单池、KYC(了解你的客户)门槛、AMM(自动化做市商)优化等服务将成为创新方向。
5)合规成为创新的准入门槛:曾经,Crypto 创新与合规并非第一性原理,基本都是事后补救。但在新的趋势下,先拿牌照再做产品比先做产品再寻求合规更为高效。换句话说,合规已经成为一种新的不公平竞争优势。例如,掌握政府资源优势的特朗普家族对币圈的“降维打击”。Coinbase 的 @base、Circle 的 USDC 扩张路径,甚至特朗普家族的 WLFI 背后的市场预期和估值逻辑,都已经验证了此路径的高效性。
一句话总结:加密行业的下一个十年,或许不再属于那些试图改变世界的极客,而是属于懂得如何将链上世界包装成华尔街能够理解的金融产品的人。 你认同吗?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