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平台币竞争白热化:谁将成下一黑马?
作者:岳小鱼,来源:X,@yuexiaoyu111
近期,各大加密货币交易所动作频频,OKX强势拉升$OKB,Bitget则将$BGB作为Morph公链的代币。这些动态引发了市场对交易所平台币的高度关注。
为什么交易所在平台币上频繁发力?
一方面,美国监管环境有所放松,交易所希望抓住这一窗口期,为平台币赋能,布局未来;另一方面,随着币股融合趋势的显现,交易所平台币被认为是少数具有真正价值的区块链资产之一,背后有实体业务支撑,其价值正被市场重新评估。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分析这场交易所平台币大战中的五大主要玩家,以全面了解当前局势。
Binance的$BNB
Binance在赋能BNB方面起步较早,BNB的应用场景也是所有交易所中最广泛的。从Launchpad/Launchpool的打新,到钱包Alpha打新,再到BSC链上的Gas费支付,BNB承载了币安生态多条业务线的价值沉淀与流动。
这也使得BNB市值早已突破千亿美元,成为区块链行业市值前三的代币。
未来,币安将继续深入链上前沿领域和资产发行领域,而BNB将成为其重要的先锋工具和价值连接桥梁。
OKX的$OKB
OKX的交易所业务和钱包业务需要分开来看。虽然OKX的交易所业务是其根基,但一直未能超越Binance,且在上币问题上备受社区诟病。
然而,OKX另辟蹊径,在Web3钱包领域占据领先地位,成为Web3世界的流量入口。遗憾的是,OKX的公链生态发展较为薄弱,远不如BSC生态。
这导致$OKB在赋能方面存在短板,财富效应不及$BNB。不过,OKX近期通过拉升$OKB价格,试图激活X Layer公链生态,已有不少项目借助热度崭露头角。
长期来看,$OKB对OKX的战略意义重大,未来仍有巨大潜力。
Bitget的$BGB
Bitget一直在整合自身生态,先是将Bitget Wallet的钱包币$BWB合并至$BGB,如今又将$BGB定为Morph公链的代币。
Bitget与OKX类似,钱包业务表现出色(通过收购Bitkeep实现弯道超车),但在公链业务上表现欠佳。尽管此前扶持的Morph公链一度存在问题,但Bitget通过$BGB打通了交易所、钱包和公链三大业务。
总体来看,Bitget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竞争者,$BGB已多次释放利好信号,成为此轮平台币大战的重要参与者。
Bybit的$MNT
Bybit并未推出官方平台币,但其扶持的公链Mantle的原生代币$MNT与其关系密切。
2021年,Bybit成立了BitDAO,定位为构建加密财库,并注入数亿美元资金。BitDAO的原生代币BIT后来转换为MNT。尽管此举解决了合规问题,但也限制了Bybit直接通过BIT整合业务的能力。
目前,Mantle生态较为沉寂,$MNT价格表现平平,但在头部交易所中仍具有一定潜力。
Gate的$GT
Gate是否属于前五交易所尚存争议,但其在本周期的表现确实强势,社区声量大,合约交易量排名靠前。
相比于OKX和Bitget,Gate的链上业务略显逊色,但其实力不容小觑:拥有自己的公链GateChain,钱包业务也在稳步发展中。
总结
从平台币的使用场景来看,头部交易所的方向一致:整合多条业务线,赋能平台币,并通过销毁等方式制造通缩效应,提升币价,进一步激活公链生态。
除了Binance外,其他交易所的公链生态尚不完善,但都在努力追赶:
最强劲的是OKX,正在全力赋能X Layer;其次是Bitget,整合Morph生态;Bybit虽有Mantle,但表现平淡;最后是Gate,其公链和钱包业务尚未取得显著突破。
从平台币市值看,Binance的BNB是唯一市值超千亿美元的平台币,其他平台币市值均在50亿美元左右,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谁将成为下一个百亿市值的平台币?让我们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