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水基金创始人预警:美国债务危机或助推黄金与比特币成为避险新宠
巨浪将至,唯有看清趋势的人才能幸存。
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创始人瑞·达利欧(Ray Dalio)近日在X平台发表重磅观点,引发广泛关注。这位成功预测2008年金融危机的投资大师明确指出,放松加密货币监管不会威胁美元地位,但美国政府日益严重的债务问题才是真正的风险所在。
达利欧认为,美元及其他储备货币发行国政府的债务困境正在削弱它们作为储备货币和财富储藏手段的吸引力,而这一趋势将成为推动黄金和加密货币价格上涨的重要驱动因素。
债务黑洞:美国经济隐忧重重
美国国债规模已突破36.4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30%,年利息支出占联邦收入的27%。这意味着每个美国公民平均背负着超过10万美元的国债。
基于50多年的宏观投资经验以及对500年历史转折点的研究,达利欧发现,一个国家走向内乱的最可靠先兆往往是政府财政破产叠加严重贫富差距。
他警告称,美国正进入历史“大周期”中的第五阶段——这是一个财政恶化、社会撕裂的危险时期,极可能引发国内体制性崩溃。
印钞还债:美元购买力的隐形杀手
面对巨额债务,美国政府最可能采取的措施是什么?达利欧直言:“印钞还债”。
他在分析中指出:“信用评级始终低估了实际信用风险,因为它们仅评估政府债务违约的可能性。更大的风险在于,债务国可能通过印钞偿债,这将导致债券持有人因货币贬值而蒙受损失。”
换句话说,即使美国政府不会直接违约,但大量印钞导致的美元贬值实际上已经侵蚀了债券持有人的真实购买力,这才是真正的风险所在。
稳定币与美债:难解之缘
对于稳定币对美国国债的风险,达利欧提出了与众不同的看法:“我认为美国国债实际购买力下降才是真正的风险。如果稳定币受到良好的监管,这应该不会造成任何系统性风险。”
数据显示,2024年稳定币发行主体购买了约400亿美元美国短期国债,年购买量超过了许多国家行为体。渣打银行预测,到2028年稳定币或吃下1.6万亿美元短期美债。
此外,美国《GENIUS法案》强制要求稳定币发行方必须将100%储备资产配置为美元现金或93天以内到期的短期美国国债,从而构建了一个“美元发行→稳定币→加密货币→美债”的闭环。
加密货币:供应量受限的替代货币
达利欧指出,加密货币如今已成为一种供应量受限的替代货币。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美元供应量增加和(或)对美元的需求下降,加密货币很可能成为颇具吸引力的替代货币。
他认为大多数法定货币,尤其是那些债务规模庞大的货币,在作为有效财富储藏手段方面将面临问题,并且相对于硬通货会贬值。
市场数据也支持这一观点。桥水基金一季度大举买入了110万股SPDR黄金信托基金(GLD),持仓价值近3.19亿美元。达利欧长期看好黄金,建议投资者应配置约10%的黄金资产以分散风险。
数字黄金与新货币体系
Coinbase首席执行官布莱恩·阿姆斯特朗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在全球经济持续动荡的背景下,比特币未来或将成为各国政府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他看来,比特币具备可分割性、便携性和实用性等优势,相较于黄金更具竞争力。他预测各国政府未来可能会逐步配置部分储备资产为比特币,初期比例或许从1%起步。
美国正在布局“三位一体”的全球数字治理框架。特朗普政府已签署行政命令,宣布建立战略比特币储备和美国数字资产储备库,并将政府通过司法程序没收的约20万枚比特币纳入战略储备。
普通人如何应对?
面对可能到来的货币体系变革,普通投资者应该如何应对?达利欧给出的建议是:分散投资。
他特别强调:“我极度推崇分散投资,但多数人的投资组合中黄金配置严重不足。当危机来临,黄金将成为绝佳的风险分散工具。”
市场反应印证了达利欧的判断:一季度GLD持仓量激增61吨,反映出投资者正通过黄金对冲地缘动荡与经济不确定性。
尽管比特币价格仍有波动(2025年6月22日报于100,985美元),但相对强弱指数(RSI)显示比特币目前处于超卖状态,存在反弹的可能性。
变革时代的生存之道
达利欧的警告值得深思。美元霸权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被取代,但确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他指出,当前国际地缘政治秩序正在崩溃,因为一个由美国号令其他国家遵从秩序的时代已经结束,多边合作世界秩序受到单边主义的威胁。
在这种背景下,加密货币尤其是比特币可能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需要注意的是,加密货币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价格波动性、监管不确定性以及技术门槛等。
未来的货币体系很可能是多元化的,包括传统法币、加密货币、央行数字货币(CBDC)和黄金等硬资产共同存在的混合体系。
作为投资者,我们需要保持开放心态,理解这些变化,并在投资组合中做适当配置,以应对可能到来的货币体系变革。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在货币体系的变革浪潮中,唯有灵活适应、分散风险,才能保住我们的财富不被侵蚀。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