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关联公司斥资3.1亿购入以太坊:香港上市公司掀起虚拟货币投资热潮

天之林1天前

作者:谢照青,来源:腾讯新闻《潜望》

香港金融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新的变革。传统金融圈逐渐将目光投向数字货币领域,币圈相关概念成为本轮叙事的主角。稳定币与RWA(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方兴未艾,而DAT(Digital Asset Treasury)模式更从美国席卷至香港。

DAT通常指持有和管理加密货币的实体或企业,在当前语境下则更多指向通过公开市场购买比特币、以太坊等代币并将其作为核心资产的上市公司。业内人士称这一行为为“屯币”,而股市中这种现象被称为“币股联动”。

“币股联动是近期香港二级市场和币圈的热点。”一位美股上市公司负责人表示,其公司已持有相当数量的比特币。仅8月27日一天,他便参与了8场在港活动,其中多数涉及币股联动,包括“香港数字资产上市公司联合会”成立仪式、新火科技论坛及币安创始人赵长鹏的演讲。

赵长鹏指出,一些公司财务部门、上市公司甚至国企无法直接购入比特币,但可通过DAT模式间接持有,这正是DAT的价值所在。他还透露,币安集团正积极参与类似项目。

腾讯新闻《潜望》获悉,一家获国企投资的香港基金正筹划币股联动项目。由于国企资金不可直接投资币圈基金,但可购买股票,“持有比特币的上市公司股票暂无限制”。

公开数据显示,博雅互动、华检医疗等香港数字资产上市公司联合会成员已通过公开市场持有大量比特币和以太坊。

一位参加“香港数字资产上市公司联合会”成立大会的代表表示,其公司后续也有囤币计划。据其了解,协会内不少会员单位正陆续启动类似方案。该协会共有49家会员单位,涵盖9家美股公司、两家深圳创业板公司,其余均为港股上市公司。

华人圈币股联动热潮:赵长鹏李林等币圈大佬纷纷涌入“囤币”大军

币股联动早在半年前已在美国掀起热潮。美股上市公司通过公开市场购入比特币或以太坊,使其股价随币价攀升上涨,从而获得收益。

美国亿万富翁迈克尔·塞勒(Michael Saylor)是该模式的先行者。2020年,他宣布将比特币纳入MicroStrategy资产负债表,此后持续发债或发股筹集资金购入比特币。截至第二季度,MicroStrategy共持有约63万个比特币,市值接近1000亿美元。

行业人士分析,2024年比特币第四次减半后进入牛市初期,价格从年初约45000美元涨至年内高点103000美元。MicroStrategy的股价与其比特币持仓密切相关。

受此启发,其他公司开始复制其策略。数据显示,美股市场第一季度有90家公司资产负债表上持有比特币,第二季度增至142家。2025年上半年,61家美股公司计划筹资306亿美元用于购买比特币等数字货币。

这股热潮已蔓延至亚洲。日本Metaplanet Inc被称为“亚洲版MicroStrategy”。该公司于2024年5月转型首次购入比特币,现持有2万枚,全球排名第六。

相较日本的激进,香港的囤币热潮刚刚起步。博雅互动目前是港股市场持有比特币最多的上市公司,截至8月底持有量为3670个。

此外,华检医疗、华兴资本、云锋金融、酷派等公司也相继宣布认购以太坊、币安币等代币作为资产储备。在此之前,美图、国富量子等少数公司已持有少量数字货币。

香港数字资产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张华晨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港股上市公司中,若只计算持币市值及相关合规牌照申请运营涉及的市值,总额未超过20亿美元。

腾讯新闻《潜望》获悉,协会49家成员单位中的38家港股上市公司大多数都有囤币计划,包括国富量子。这些公司的总市值约为200亿美元。

相较于资产端,香港的资金端对囤币表现出更高热情。赵长鹏旗下的YZi Labs已在亚洲布局,包括支持B Strategy基金募资10亿美元进行囤币活动。

与此同时,火币创始人李林旗下的新火科技宣布投入5亿美元启动囤币项目,并表示项目规模暂无上限。

囤币游戏主场在美国,香港更适合链接与募资

“香港的囤币热不在资产端,而在资金端。”一位香港金融圈人士表示,许多投资者倾向于加入囤币计划,而非再造一个港版MicroStrategy。

这与港股市场的募资灵活性有关。按照囤币项目的规则,上市主体最重要的是募资:发债或发股—筹钱买比特币—期待币价上涨叠加股票溢价带来超额收益。在此过程中,上市公司继续融资买入比特币,形成“飞轮效应”。

相较而言,美股市场融资工具更灵活。例如,PIPE和ATM(at the market offering)允许快速融资且无需复杂审批流程。

尽管如此,香港仍被认为是币圈大佬聚集的理想场所。孙宇晨、李林、赵长鹏等人频繁活跃于此,但他们普遍认为美国才是囤币游戏的主场。

富豪们的游戏:单个项目资金规模至少10亿美元

一些谨慎投资者提醒,当前市场已出现不合理的囤币淘金热。部分未能按预期速度购入比特币的公司被投资者抛弃,股价下跌。

例如,日本Metaplanet自6月中旬股价最高1895日元每股跌至9月初853日元,跌幅超50%。尽管其宣布通过发行优先股筹集至多38亿美元资金,并邀请特朗普之子Eric Trump加入顾问委员会,但市场反应冷淡。

多位香港业内人士表示,小金额囤币项目意义不大,10亿美元以上规模才有机会跻身前三名。他们强调,成功的囤币项目需要靠谱的代币底层资产、支持方和团队。

相比之下,香港的大佬们更多选择BNB、以太坊、Solana等币种。例如,马云持股的云锋金融公告购入1万枚ETH,总投资额为3.14亿元人民币。

新火科技CEO翁晓奇表示,相比比特币,以太坊的囤币项目溢价空间更大。

然而,一些传统机构投资者对囤币项目的未来持悲观态度。他们担心,一旦比特币下行,这些囤币公司将面临巨大挑战。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