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精简共识路线图深度解析:迈向ZK-Native与性能飞跃
作者:Haotian 来源:X,@tmel0211
近期,以太坊发布了其精简共识的路线图,从内容来看,正如Vitalik Buterin所言,以太坊正在全面发力。以下是我对这份路线图的一些见解和亮点分析:
1)过去,以太坊的更新迭代多为修修补补,积累了大量技术债。然而,此次路线图表明,以太坊将进行一次彻底的“推倒重来”,其魄力堪比当年从PoW转向PoS的决策。
例如,BLS椭圆曲线签名将被放弃,取而代之的是哈希签名。虽然BLS在信标链的实现中功不可没,但在全面ZK化的进程中却成为了成本和效率上的最大障碍。这一改变的目标是让以太坊真正成为一条ZK-Native的区块链。
2)令人惊讶的是,以太坊同时探索了6条zkVM技术路线,但这些并不是为了通用计算,而是为了极致优化“签名聚合”这一特定场景。包括SP1(Succinct)、OpenVM的通用定制方案、以及Binius和Hashcaster等专用方案在内的多种技术路径都在同步推进。
这种多路径探索实际上引入了一种zkVM赛马机制,旨在最大化以太坊zkVM的性能。不过,我注意到zkVM的鼻祖RISC Zero似乎并未参与其中。仔细思考后也不难理解,RISC Zero面向的是更为广泛的通用zkVM市场,而以太坊只需在签名聚合领域进行极致定制。格局大了,或许就不屑于专注于专用优化。
3)质押门槛从32ETH降低至1ETH,出块时间从12秒缩短至4秒。这些性能优化直接得益于哈希签名和zkVM升级。这也标志着以太坊L1进一步向高性能迈进。
然而,这也引发了一个问题:那些单纯依赖更低廉成本和更高效率的通用Layer 2还有存在的必要吗?摆在它们面前的可能只有一条路——转型为Specfic-Chain(如游戏链、支付链),或者采用Based Rollup模式。毕竟,在L1性能提升后,将Sequencer交由L1处理显得更加合理。
总体而言,我认为以太坊此次精简共识路线图与Solana近期通过Alpenglow和Firedancer升级实现性能跃进的思路并无二致,本质上都是通过精简共识来达成性能飞跃。
不过,以太坊过去积累的技术债过于沉重,预计至少还需要4-5年的重构时间。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