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斯达克监管新政下DAT策略的机遇与风险再审视
作者:@BlazingKevin,Movemaker研究员;来源:@MovemakerCN
近日,纳斯达克宣布了针对数字资产公司的新监管措施。如果这类公司希望通过发行新股来资助其加密货币采购,必须先将计划提交股东大会投票表决,以确保投资者知情权。这一政策无疑为加密市场带来了新的挑战,也使得“DAT(Digital Asset Treasury)策略”面临更严格的审视。
DAT策略被视为连接传统资本市场与加密市场的桥梁,但其背后隐藏的逻辑与风险却值得深思。从BTC到ETH、SOL,再到BNB及一众尾部资产,不同加密资产的DAT策略正在展现出各自的独特性与局限性。
DAT企业的发展模式
DAT的核心思路并不复杂:上市公司通过发行新股获取资金,用于购买主流加密货币(如BTC、ETH、SOL等),并通过币价上涨带动股价增长,形成“融资—买币—币价上涨—股价跟涨—再融资”的螺旋式运转。
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主要包括:
- 业务换皮:濒临破产的企业转型为“加密金融服务商”,利用新叙事吸引资本。
- 并购借壳:将私营加密业务装入上市壳公司,快速获得合规身份。
- SPAC模式:借助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以低成本切入资本市场。
SPAC模式尤其受到青睐,因为它允许公司在缺乏实际业务的情况下,向投资者兜售极具想象力的计划。例如,“年底前BTC持仓直冲10亿美元”。这种机制不仅绕开了冗长的IPO流程,还赋予公司极早期使用杠杆的机会,直接推动加密资产配置。
PIPE与可转债的组合拳进一步强化了这一策略:通过PIPE(上市后私募融资)和可转债吸引机构投资者,提供折扣股票和稳健收益选项,从而实现快速融资。
不同类型DAT策略的差异
BTC DAT:遭遇寒潮但mNAV最稳定
作为DAT策略的先行者,比特币财库企业正面临资金分流和估值溢价消失的压力。例如,Strategy的股价在八月累计下滑16.8%,多年来的估值溢价几乎被吞噬殆尽。
尽管如此,比特币DAT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社区共识和每股比特币持有量的持续提升。但对于小型企业而言,流动性紧张和高杠杆操作使得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ETH DAT:收益多元化但mNAV全面折价
与比特币不同,以太坊DAT企业的资产利用模式更加多样化。全球已有超过70家企业将ETH纳入战略性储备,合计持仓突破470万枚,市值约200亿美元。
这些企业的策略可分为:
- 委托型:依赖第三方质押服务获取稳定收益。
- 自营型:通过自营节点和流动性质押嵌入网络。
- 激进型:结合借贷、流动性供应和MEV优化最大化资金效率。
- 高阶杠杆型:尝试循环贷等策略放大资产回报。
ETH的原生收益渠道(如质押收益率约2.95%)使其成为更具吸引力的储备资产,但当前市场中多数企业仍处于mNAV折价状态。
SOL DAT:欲后来居上但规模尚小
Solana的DAT布局正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上市公司持有的SOL总量超过400万枚,价值约8亿美元。然而,随着Pantera Capital、Galaxy等机构承诺投入数十亿美元,SOL DAT的潜力不可忽视。
值得注意的是,SOL的流通供应量中有63.1%处于质押状态,这使得新资金进入更容易推动价格波动。此外,年底可能获批的SOL ETF将进一步增强市场信心。
尾部资产的DAT预期
BNB DAT
多家企业已开始将BNB纳入资产负债表。例如,CEA Industries计划在2025年底前持有BNB总供应量的1%,而Nano Labs和Windtree Therapeutics等公司也在稳步增加BNB储备。
华兴资本成为首家直接持有BNB的香港上市公司,并计划推出合规的BNB基金产品。
Ethena与SUI的DAT布局
Ethena的ENA代币正吸引机构投资者关注,StablecoinX和Mega Matrix分别计划投入数十亿美元储备ENA。同时,Sui Group Holdings作为唯一一家公开上市并获Sui Foundation支持的公司,持有约1.02亿枚SUI代币,计划继续扩大储备。
理性看待DAT飞轮
DAT并非金融创新,而是监管套利工具。其短期收益依赖于市场FOMO情绪,但长期可持续性仍存疑。
飞轮机制在牛市阶段能够放大收益,但也可能在市场逆转时加剧风险。投资者需警惕高杠杆带来的下行压力,以及监管政策和流动性紧缩对DAT结构的潜在冲击。
综合来看,DAT飞轮在市场繁荣时能够创造短期收益,但投资者应理性认识其局限性,审慎评估风险与收益。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