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斯达克代币化交易:自建区块链还是选择以太坊生态?
近日,纳斯达克交易所正式向美国证监会提交申请,要求允许股票、ETF等资产在交易所中通过代币化形式进行买卖。如果该申请获得批准,纳斯达克将需要一个代币交易平台。然而,由于其目前并未拥有这样的平台,围绕这一话题的争论在网络上迅速升温。
争论的焦点在于,纳斯达克是否会基于以太坊或其二层扩展构建交易平台,还是选择自建一条全新的区块链(Layer 1,L1)。对此,业内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派认为,纳斯达克大概率会选择以太坊或其二层扩展作为技术基础;另一派则对这种“以太坊至上”的观点表示强烈反对,认为这种想法过于理想化。
从现实角度来看,纳斯达克未必会选择以太坊或其二层扩展。相反,它完全有可能自建一条L1区块链来承载其生态,这与许多顶流项目方近年来纷纷推出自己的L1区块链的趋势一致。
Vitalik Buterin曾提出区块链的“不可能三角”理论,即去中心化、安全性和可扩展性三者无法同时兼顾,最多只能实现其中两项。在实际应用中,最常见的组合有两种:
一是优先保障去中心化和安全性,而牺牲可扩展性;
二是优先保障安全性和可扩展性,而舍弃去中心化。
因此,一个区块链项目在上述两种组合中如何选择,取决于其目标定位。
如果目标是构建一个避免单点故障、免受单一势力干扰且生态复杂的平台,那么去中心化和安全性将是首选,而可扩展性则会有所妥协。
如果目标是服务于特定领域或用户群体,并特别注重用户体验,那么安全性和可扩展性将成为核心,而去中心化则会被舍弃。值得注意的是,选择这种路径的区块链往往在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方面也存在一定隐患。
用“不可能三角”理论分析纳斯达克的代币交易平台,其选择其实并不难预测:
纳斯达克所需的交易平台是一个典型的RWA(现实世界资产)应用平台,其目标显然不是前者。它的应用不仅不需要去中心化,反而必须紧密拥抱中心化,因为其运营受到美国证监会的严格监管。一旦触犯相关条例,平台被勒令暂停运作也并非不可能。
因此,它的目标显然是后者。
至于具体的技术方案选择,则完全取决于商业判断和成本考量。
如果选择以太坊或基于以太坊的二层扩展构建平台,纳斯达克可以利用以太坊提供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节省开发及维护成本,但需要让出一部分收益给以太坊。
如果选择其他区块链甚至自建L1并在其上构建平台,纳斯达克将能够更灵活地管控平台并独占全部收益,但这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和代价。
实际上,纳斯达克的这一应用场景完全可以不依赖区块链技术,而是像币安那样打造一个高性能的中心化交易所(CEX)。币安能够交易代币并实现24x7全天候交易,纳斯达克同样可以做到。
之所以选择区块链技术,可能是为了利用代币标准和智能合约的功能,从而更方便地与其他区块链平台实现跨链转账。
近期一些RWA平台(如罗宾汉的L2等)选择以太坊二层扩展的原因,我认为主要也是出于商业考量,希望节省安全投入成本并快速搭建平台以产生收益。
对于这些平台而言,去中心化与否并不是关键问题。
然而,我个人始终认为,区块链生态中最具活力和颠覆性的应用,往往诞生于去中心化平台。
我们定于2025年9月13日(本周六)晚上7点半进行一次线上交流。上次因网络原因未能完成交流环节,这次我将尽量选择稳定的网络环境。如果您有问题但担心无法参与线上交流,建议提前将问题跟帖在此帖子下方。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