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区块遭恶意数据投毒引发社区警觉

天才社长4 小时前

近日,关于 Bitcoin Core 维护者计划在新版本中放宽 OP_RETURN 数据大小限制的话题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讨论并非新鲜事,但就在 Core v30.0rc1 候选版本发布之际,有人成功演示了如何通过 BTC 转账交易中的 OP_RETURN 指令向比特币区块中写入恶意数据,再次为社区敲响了警钟。

比特币区块遭恶意数据投毒

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嵌入的数据不仅仅是普通的文本或垃圾信息,而是真正的计算机病毒代码——包括针对 DOS、Windows 和 Mac 等系统的恶意软件。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区块链浏览器验证这一情况。例如,在 mempool.space 上搜索交易编号 85f1bf57386ff71f9e7cde9f6fc347065fa34e95389712fdc2b2fcb205273d8f,即可定位到位于区块高度 913937 的这笔特殊交易。该交易仅包含一段示范性的恶意代码。

比特币区块遭恶意数据投毒

开发者 Peter Todd 引用网友 @GrassFedBitcoin 的评论,详细描述了此类事件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

1. 允许 100KB 的 OP_RETURN 数据成为标准;
2. 不可避免地出现广播触发杀毒软件检测的内容;
3. 比特币云基础设施被迫下线以规避风险;
4. 导致交易所和矿池等关键服务中断;
5. 因无法通过硬分叉移除问题数据,恐慌情绪促使临时补救措施出台;
6. 高度中心化的矿池被游说运行自定义过滤器筛选未来数据(为何不维持原有数据载体大小限制直接拒绝?);
7. 挖矿去中心化任务变得更加艰难;
8. 运行全节点变成高风险行为,需额外维护洁净内存池;
9. 比特币从一个拒绝任意数据的货币网络演变为只接受经审批数据的存储网络。

目前,比特币社区正在密切关注这一潜在威胁是否会进一步扩大。随着网络费用低廉,攻击者可能利用此机会进行更大规模的“投毒”实验,测试是否能触发广泛的安全防护机制,从而导致大规模节点下线和网络瘫痪。

虽然技术创新值得鼓励,但我们必须权衡其代价。任何写入比特币区块的数据都会永久保存,占据每个全节点的存储资源。而一旦试错失败,历史数据将无法删除,这种不可逆性是否值得承担如此高昂的成本?

人类天性热爱探索极限,总是在挑战未知边界。然而,只有物理法则与现实条件的约束才能有效防止过度冒险。或许,这也正是 PoW(工作量证明)作为基于物理约束的共识机制与其他依赖人为规则的机制之间最显著的区别所在。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