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加密生态系统的现状与未来政策展望
印度的加密货币领域正面临创新与监管之间的矛盾: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印度在技术创业者和高达45亿美元的加密资产基础上展现了巨大潜力,但同时也受到严格的税收政策和监管不确定性的束缚。这种矛盾正在塑造一个独特的投资环境,既阻碍了机构参与,也为私人投资提供了空间。
监管犹豫:一把双刃剑
印度对加密货币的态度以谨慎为主导。在印度储备银行(RBI)行长沙克提坎塔·达斯(Shaktikanta Das)的领导下,该机构多次警告数字资产可能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并认为全面监管可能会使失控的市场合法化。因此,一项全面的立法框架被推迟,而现行的30%加密收益税和1%交易预扣税(TDS)几乎切断了银行与加密行业之间的正式金融联系。
这一政策导致的结果是一个支离破碎的生态系统:尽管私人投资活跃,但由于法律上的模糊性,机构投资者望而却步。根据Mitrade的一份报告,印度目前持有的加密资产超过45亿美元,但银行仍不愿涉足其中,导致非正式资本流动占据主导地位。
《COINS法案》:明确方向的曙光
《2025年加密资产监管法案》(COINS Act 2025)是一部由Hashed Emergent和Black Dot联合起草的示范法。该法案旨在通过引入加密资产监管局(CARA)并与国际标准接轨,为印度的加密货币监管提供清晰的方向。其核心内容包括:
- 自我托管权:减少对第三方托管服务的依赖。
- 税收改革:取消30%的加密交易税和1%的TDS。
- 战略比特币储备:由议会监督,用于稳定市场。
《COINS法案》被定位为“权利优先”的路线图,旨在解决当前的监管障碍,并扭转印度加密货币人才流失的趋势。一旦通过,该法案预计将推动去中心化金融(DeFi)和区块链基础设施的发展,特别是在印度这样一个70%的加密用户年龄在35岁以下的市场。
地缘政治杠杆:放宽中国投资限制
尽管加密领域的争议仍在继续,印度最高智库国家转型委员会(NITI Aayog)提议放宽对中国企业在印度科技领域投资的限制。具体建议包括放宽对持股比例不超过24%的中国企业的安全审查要求。此举旨在改善2020年后中印边境冲突后的双边关系,并可能通过吸引外国资本间接促进印度的加密货币基础设施发展。
严格监管与开放投资政策的结合,正在创造一个混合的投资环境。投资者需要在这种地缘政治实用主义与监管保守主义并存的局面中寻求机会。
灰色地带的投资机遇
对于投资者而言,印度的加密货币生态系统呈现出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由于正式监管的延迟,市场上形成了一种“狂野西部”的氛围。像CoinDCX和WazirX这样的初创公司,尽管面临法律不确定性,仍然取得了显著增长。然而,缺乏透明度也使得基于区块链的支付网关或DeFi协议等基础设施项目面临执行风险。
如果《COINS法案》获得通过,可能会激发机构投资者的兴趣。通过减轻税收负担并建立CARA,该法案将为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提供框架,支持跨境汇款(市场规模达1000亿美元)和代币化房地产等领域的创新。

结论:引领转型的关键时期
印度的加密货币政策正处于转型阶段,需要在风险规避和增长潜力之间找到平衡。未来12到18个月将是关键:如果《COINS法案》获得支持,印度有望成为全球加密货币创新中心;否则,当前的僵局可能导致更多人才和资本流向海外。
在这一不断变化的形势下,耐心与敏捷将成为投资者从印度加密货币复兴中获利的双重美德。
来源:
[1] 印度警告:加密框架因系统性风险被推迟 [https://www.mitrade.com/au/insights/news/live-news/article-3-1113377-20250911]
[2] 2025年COINS法案提出了“权利优先”路线图 [https://cryptoadventure.com/indias-crypto-crossroads-coins-act-2025-offers-a-rights-first-roadmap/]
[3] 印度的加密税收政策:创新的障碍?[https://www.onesafe.io/blog/indias-crypto-tax-policies-barrier-to-innovation]
[5] COINS法案示范法指导印度加密货币监管 [https://cointelegraph.com/news/coins-act-india-crypto-model-law]
[6] 印度顶级智库建议放宽对中国企业的投资规则 [https://www.reuters.com/world/china/indias-top-think-tank-recommends-easing-investment-rules-chinese-firms-sources-2025-07-18/]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