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点燃AI火种,加密世界如何接棒?
随着 9 月 10 日 甲骨文与 OpenAI 的合作消息,带动甲骨文的股价单日内上涨超过 43%,这一合作在华尔街对人工智能的热情上又添了一把火,带动 NVIDIA、Broadcom 等 AI 芯片股大幅上涨,华尔街分析师正争相上调对标普 500 指数的预期。
Wells Fargo 的首席股权策略师 Ohsung Kwon 在 9 月 9 日发布的报告中提到「尽管市场存在一些泡沫迹象,但只要 AI 相关投资持续,股市牛市将延续」。
这不仅提振了美股 AI 板块,也刺激了以去中心化叙事为主的 CryptoAI 赛道,过去一年,CryptoAI 曾经历小规模炒作和快速回调,但美股 AI 的强势再度引发市场对去中心化 AI 基础设施的关注。尽管资金还未彻底回归,但市场的新 AI 项目还在加速出现。
在经历巅峰时期的泡沫破裂后,CryptoAI 留下哪些与加密货币更适配的 AI 领域赛道?
源:Cookie
RoboFi,虚实结合的机器人赛道
在最近社交媒体的讨论中,关于机器人领域的 CryptoAI 的讨论变得多起来,尽管从硬件来看机器人赛道的技术发展还需要 5-10 年才能迎来高峰,但在从云端仿真到去中心化操作系统,再到机器感知和数据标注,各项目都在探索「虚拟机器人—真实机器人—AI Agent」之间的桥梁。它们直接受益于区块链提供的激励与安全机制,但真正的商业落地仍需克服许多等挑战。
云端机器人的开发平台 RoboStack
RoboStack 是一套云端机器人开发与部署平台,为开发者提供仿真环境和沙盒测试。官方介绍称平台可在云端模拟真实环境,具备安全的沙盒机制、高性能计算能力、实时指标和团队协作功能。
为了解决机器人技术被不同的硬件、中间件和通信标准分散开集成训练困难的问题。RoboStack 提出了机器人上下文协议(RCP),允许机器人、AI 代理和人类之间安全通信,模拟环境内将包括代币化投票和激励机制,以促进开发人员和爱好者之间的竞争,方便在未来的多链环境中部署真实机器人应用。
相较于传统机器人产业由大型公司主导、系统封闭的局面,RoboStack 试图打造开放生态,让开发者像部署智能合约一样部署机器人服务。
其官方代币 $ROBOT 自 5 月份从 Virtuals 发射以来,曾经历长时间一度归零的状态,但团队并未放弃,持续更新产品,现在已经回到了 300 万美元的流通市值。
构建感知网格的机器感知基础设施 Auki Network
Auki 正在开发去中心化机器感知网络 Posemesh,用于连接人类、设备和 AI,其核心是一个 DePIN(去中心化实体网络)架构,允许机器人、AR 眼镜等设备实时共享位置和传感数据,共建对物理世界的协作式空间理解,可以为机器人、AR 和 AI 提供共享的空间视图。
团队成员分享机器人在学习后步行在一个空间
Auki 基于 Posemesh 协议设计了多种节点角色。由计算节点提供算力,运动节点(机器人终端)上传位置信息和传感器数据,重建节点据此生成 3 D 地图模型,并由域名节点管理 3 D 空间。各节点根据贡献获得$AUKI 代币激励,驱动一个自我进化的机器视觉网络。
这一网络强调隐私保护,避免单一实体监控用户的私人空间,同时可应用在多个应用场景,像是零售(产品摆放优化)、物业管理(资产追踪)和会展导航、建筑装修等场景,当前 Auki 已经合作了一些有意思的 案例 了。
这一思路与传统互联网公司开发的环境感知系统类似,但通过点对点设备交换空间数据、实时定位后映射和协调、开源和代币激励数据处理等去中心化的机制确保用户对数据的所有权。
其代币$AUKI 现流通市值 6300 万美元。
机器人的 UBER,OpenMind
OpenMind 在上个月刚刚公布由 Pantera Capital 领投的 2000 万美元融资,投资阵容中的 Pi network 也让人「印象深刻」。
OpenMind 有点类似于机器人的「UBER」但提供的产品则是 AI 的操纵系统和 API,他们致力于使机器人智能变得开放、可互操作、并且像互联网一样可访问。
他们的核心产品有两个,一个是 OM 1 操作系统,用于感知、规划、控制的模块化作系统。
另一个是 FABRIC 协议,为智能机器提供了一种跨环境验证身份、共享上下文和安全协调的方法。随着未来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上线,FABRIC 提供了一个信任层,使它们能够协同工作,无论它们是 Tesla 还是宇树生产的,也无论它们在何处运行。使用 FABRIC 的机器人可以了解它们的位置、附近的人以及下一步该做什么。
人类知识的去中心化标注平台 Sapien
Sapien 是一个去中心化 AI 数据众包平台。近期崛起的一颗明星,它致力于打造「AI 领域的 Data 工厂」。
Sapien 部署在 Base 网络,通过代币激励吸引全球用户参与数据标注和模型训练。Sapien 为解决 AI 训练中高质量素材稀缺的问题,推出了一套独创的「质量证明」(PoQ)机制,引导社区产出可信数据。
具体而言,数据贡献者需质押一定数量的 Sapien 代币作为担保,经多方验证通过后可获得稳定币和代币奖励。反之,提交低质甚至造假数据将被扣罚 25% 至 100% 的质押。这种奖惩机制有效杜绝了滥竽充数和灌水行为,确保最终交付给模型训练的数据具备高可信度和价值。
Sapien 的商业模式很清晰,连接有海量数据需求的企业与分布在全球的标注者,让专业人士和普通用户都能为 AI 提供「人类智慧」,并通过区块链记录贡献、分配收益。据官方介绍,当前包括阿里巴巴、百度、丰田、联想等传统巨头以及 AI 绘画独角兽 Midjourney 等都采用了他的服务。
据官方数据,目前 Sapien 平台汇聚了来自 110 多个国家的 190 万名标注者,累计完成 1.87 亿个数据标签任务。在融资方面,Sapien 由前 Coinbase Head BD Rowan Stone、 Polymath 联创 Trevor Koverko 等人创立,去年完成了两轮总计 1550 万美元的种子融资,投资方包括 Primitive Ventures、Animoca Brands 等知名机构。
在实际应用中,Sapien 的高质量数据已经用于自动驾驶图像识别、医疗影像诊断等高精度场景。例如,一名肿瘤科医生通过标注癌症病例数据,每小时可赚取数百美元报酬,既说明了专业数据的价值,也验证了 Sapien 激励机制吸引专业人士参与的可行性。
可以说,Sapien 也为 AI 数据如何接通服务传统 AI 企业并能为提供数据的社区创收做了示范。在 AI 时代「喂饱」模型的价值有时与算力同等重要,而区块链为分布式的数据供给和收益分配提供了天然的制度工具。
随着今年 AI 热潮降温,市场更关注这类有实际业务进展的项目。Sapien 于 8 月在 Binance Alpha 平台上线代币后,价格一度下跌但 9 月初强劲反弹并翻倍,单日交易额突破 2000 万美元。
总体来说,其实 CryptoAI 领域中也存在硬件机器人的项目,像是 Show Robotics、littleguy 等。但似乎资本并不看好在加密市场构建的硬件,而软件以及数据层面也同样仍处早期探索阶段。
Show Robotics 的机器人,此类项目多为个人或小型工作室在运行,理论上商用价值偏低
技术上,实现大规模机器人自治需要跨越感知精度、安全验证等门槛。虽然一些项目融资可观,但最终能否摆脱概念炒作,落地成为「链上机器人」的标配应用,还有待时间检验。
Crypto 叙事中的常青树,DeFAI
如果说机器人赛道聚焦的是「AI 让机器动起来」,那么 DeFAI 的关注者则想的是怎么「自动让我的资金跑起来」。今年被业内称作「DeFAI 元年」,在上一轮 CryptoAI 叙事中其他赛道几乎都沉寂一轮的情况下 DeFAI 依然是市场喜欢的,像是许多 DeFi 项目也纷纷推出自己 DeFAI 产品。
众多创业者试图用 AI 技术改造去中心化金融,为普通用户扫清复杂门槛,通过引入 AI 助手和智能代理,极大简化去中心化金融操作界面与流程。
Cod 3 x,零代码 AI 交易代理
Cod 3 x 由资深 DeFi 团队 Byte Mason 开发(该团队曾活跃于 Fantom 生态),致力于构建一个「一键生成交易机器人的平台」。Cod 3 x 提供无代码开发工具,用户只需通过自然语言或简单配置,就能创建个性化的 AI 交易代理。
这些代理可以连接任意数据源,帮用户在数分钟内制定并部署交易策略,包括自动借贷、做市、跨链套利等。
在主要产品推出前 Cod 3 x 还是做过了很多类型的尝试的,比如此前 Cod 3 x 在 MakeFun 推出了自主交易 Agent「Big Tony」,利用 Allora 的模型,将其高级价格预测模型嵌入交易策略,赋予代理更前瞻的判断力。也尝试上线了稳定币 cdxUSD 及配套借贷协议,采用稳定币/波动币的 LP 模式来提高平台流动性,
而 Cod 3 x 当前的核心产品「Cod 3 x」已经在进行软测试,9 月 16 日会在 arbitrum 和 GMX 上推出全球首个 AI 交易终端(在未来将上线 Hyperliquid),并将在 10 月份正式上线。他允许用户通过类似 ChatGPT 的界面对话生成自己的交易 Agent。随着数百万行底层代码被封装进易用工具,DeFi 参与者也迎来了自己的「Vibe Coding」。
其治理代币$CDX 市值维持在 600 万美元。
AI Wayfinder:跨链 AI 导航协议
Wayfinder 是一个全链 AI 协议,用户通过拥有的自主 AI Agent 的形式来简化区块链生态系统的交互和导航,让用户无需复杂的技术操作,就能安全、高效地执行跨链交易、DeFi 策略和 DApp 互动。
链上操作复杂、跨链流程繁琐一直是阻碍用户进入 Web 3 的痛点。该协议的核心目标是提升区块链的可访问性,特别是针对新手用户,通过自然语言聊天界面(如发送代币或执行跨链交换)来自动化任务,同时用户保留对 Web 3 钱包和资产的完全控制。
Wayfinder 最初是链游 Parallel Studios 的 AI 生存模拟游戏 Colony 中的辅助工具,用于帮助玩家自动处理游戏涉及的链上事务,团队发现这套 AI 系统的潜力远超游戏范畴,便将其独立出来面向所有用户。
Wayfinder 已支持以太坊、Base、Solana 等多链,通过社区开发的 Wayfinding Paths 实现不同协议间的无缝衔接,并采用验证者机制保证路径安全可靠,它允许 AI Agent 通过预定义的工作流学习和优化路径。随着使用增加,系统会自我改进,形成集体记忆,避免重复错误,并适应新场景。
该协议提供图形界面供非开发者操作,并与 LangChain 等框架集成。通过$PROMPT 奖励机制,贡献者可因共享路线而获得代币奖励并提升网络安全。
其代币$PROMPT 现市值 4100 万美元。
预测市场崛起下的 AI 助手
除了投资理财,AI 在加密领域的另一个新颖用武之地是预测市场,尤其是体育赛事博彩等高度数据驱动的场景。长期以来,传统体育竞猜市场规模高达数千亿美元,但个人投注常依赖拍脑袋或小道消息,专业分析师和数据模型的门槛又很高。
这给了 AI 大显身手的空间,通过机器学习模型挖掘海量比赛数据、赔率信息和投注情绪,AI 代理可以为用户提供更理性的投注建议,甚至自动下单交易。
Billy Bets
BillyBets 是一个 AI 体育竞猜经纪人,他用 Bittensor 子网 41 的去中心化机器学习模型作为核心预测引擎,提供高准确度的体育赛事胜率分析,其代币 $Billy 通过 Virtuals Protocol 在 Base 上发行。
Billy Bets 在今年 7 月完成了 100 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投资方包括 Coinbase Ventures、Virtuals Ventures 等,这投资阵容可以说是 Base 亲孩子了,也让人猜测他在 Base 的 App 里的定位。
现在 Billy 已经完成了和 Kalshi、Polymarket 等主流链上预测市场的集成。其核心产品「Billy Terminal」提供自然语言接口,用户输入诸如「显示今晚 NFL 比赛的正 EV 投注」这样的指令,AI 就会实时返回分析过的赔率、自动执行下单并对结果追踪。
Billy 背后的算法会抓取各平台赔率差异,寻找价值投注(Value bet)机会,将投注路由至最佳盘口,并能根据用户偏好定制策略。
自今年 6 月推出测试版以来,Billy 终端已累计撮合超过 100 万美元的投注,且每周交易额保持约 23% 的增长。Billy 项目方表示,目前全球体育博彩每年投注额约 2500 亿美元,但通过 AI 代理下单的比例不到 1%,这正是 Billy 切入市场的契机。
「AI 已经改变了华尔街,如今也将改变赌桌」,Billy 联合创始人 Joe O』Rourke 如是说。
总结
回顾这一轮 Crypto AI 浪潮,可以发现市场叙事正从年初的浮躁走向更扎实的落地。最初,AI Agent 概念炒作带来了一批噱头大于实质的代币,随着 FOMO 情绪退去,这些项目不少已逐渐沉寂。
然而,AI 与区块链融合的长期价值并未因此消散,反而在理性氛围中愈发清晰,机器人赛道连接了物理世界,DeFAI 改善了金融体验,预测市场 AI 深耕垂直场景,数据优化则夯实了基础供给,以及 AI 支付的潜力等。而之前被一些人认为是「伪叙事」的云计算领域也依然在默默发展,Aethir、EigenCloud、Render 等项目都还在努力。
可以说,CryptoAI 正在形成从底层数据到上层应用的完整闭环,各环节都有创业者耕耘。而这股 AI 浪潮能否真正进入价值兑现阶段,仍取决于 CryptoAI 的用户规模和营收是否能突破,传统企业和机构资本是否愿意参与或采用,以及政策监管与风险的问题如何解决。
可以确定的是,在经历了情绪冷却和理性沉淀后,Crypto AI 的故事已经进入「叙事验证」阶段。如若主要趋势得到验证、业务模式跑通,那么今年点燃的这把 AI 之火有望为加密行业开辟出一片新蓝海。
区块链与 AI 的关系在多次尝试后正在更深层次的结合,一个人机协作、数据共享的新金融科技时代也许正在到来。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