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持有加密资产?——警惕中心化侵蚀,守护私有财产底线
加密生态今年以来的发展状况最近让我产生了两个担忧:
第一个是我对加密生态原生企业在这个周期发展状况(不理想)的担忧;
第二个则是越来越多中心化机构涌入这个生态后,我对这个生态价值观受到侵蚀所产生的担忧。
昨天的文章和大家分享了第一个担忧,今天和大家分享第二个。
在这个周期中,主要有两股力量蜂拥冲进了加密生态:
一是华尔街的资本集团;
二是以各类RWA业务为核心的传统机构。
很多时候,这两股力量都是一体的。
无论我们喜不喜欢,未来这两股力量将毫无疑问地会在加密生态中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量。
而随着这两股力量的加入,它们必定会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地影响整个加密生态。它们带来的影响将不仅限于项目、资金等这些有形因素,更会带来无形、更值得警惕的影响因素------深植于它们基因中的价值观。
价值观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平时也不会引起关注,但往往在关键时候,它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在历史的转折点,它可能决定个人的命运;在人生的迷茫时刻,它可能决定个人的前途。
因此,我时不时会提醒自己在一些巨变来临时要思考一些关于价值观的问题。
那根植于这些资本集团和传统机构基因中的价值观是什么呢?
就是一切围绕中心化:中心化管控、中心化监督、中心化运作、中心化......
而这种价值观明显是和原生加密精神相冲突的。
这种冲突我们平时可以忽略、可以忘却,甚至有时候我们还很享受这种中心化带来的“好处”,但我要特别提醒的是,在关键时刻它很可能会卡住我们的脖子甚至让我们前功尽弃。
既然如此,很有必要在这里再回顾一下加密生态最原本的价值观。
实际上,这个价值观早在中本聪的白皮书中就已经解释得非常清楚了。它还有一种用资产方式表述得更容易理解、更精辟的说法,我的印象中它来自李笑来: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技术手段实现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这里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我的理解是:
- 没有人能把它夺走;
- 没有人能阻止交易/转账。
我在银行里有100元,突然间银行给个理由就没收了,我的账户被清零,这100元是我的私有财产吗?
我在银行里有100元,突然间某个机构找个理由就把我的账户拉进黑名单,我无法进行任何转账,这100元是我的私有财产吗?
这两条中任何一个被侵犯它就不是我的私有财产。
很多问题从这个角度出发去判断,结果就立刻变得一清二楚。
但是,在比特币和以太坊中:
有人能没收/转走你的原生代币(BTC、ETH)吗?
不能。
有人能把你原生代币(BTC、ETH)的转账功能拉进黑名单吗?
不能。
其实很多区块链(比如A、B、C、D)的原生代币也具备上面这两个特点。
但是有一天,美国政府看A链不顺眼了,要求它的团队把某个“恐怖组织”的账户拉黑,封禁它账户中的资产。
A链团队顽强地拒绝了。
这惹恼了美国政府,但它一看,原来你只有21个出块节点啊?
那好办,你不听话是吧?
我用国家力量同时攻击你这21个节点,直接把你整个系统干趴下。
B链也被美国政府盯上了,它的出块节点比A链要多,有31个。
但这在国家力量面前照样是小菜一碟。
下一个被盯上的C链有100个节点。
这对美国政府来说,有点吃力了。
再下一个被盯上的D链有1000个节点。
这对美国政府来说就更吃力了。
......
直到某个区块链的出块节点有10000个,这时美国政府就只能干瞪眼了。
再到某个区块链的出块节点/验证者达到十万个,除非把互联网端掉,否则这个系统没有任何人能干扰。
这就是Vitalik时不时挂在嘴边的要想到受到国家势力打击时,一个链还能不能正常运作。
只有这样系统中的原生代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私有财产,才能真正保证它神圣不可侵犯
与此同时,加密生态中还有另一类资产则不算是私有财产,比如USDT、USDC。它们有黑名单功能。只要美国政府一声令下,它们会比谁都积极主动地封禁账户、拉黑名单。
当然,USDT、USDC尽管也中心化,但它们多少还讲一点规则,比起那些完全无视规则、无视私有财产保障的机构还是好很多。
但我们一样都得提放。
今天和大家分享这个担忧,是想提醒我们的读者,现在乃至未来,当我们肆意享受这些中心化机构带来的利好和收益时,在心底一定要保持一分警惕和清醒:
我手里的资产是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私有财产?
这个价值观是最后的底线。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