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U淘金热:比特币矿工如何推动人工智能的扩张
当 Core Scientific 签署了价值 35 亿美元的协议来托管人工智能(AI)时,该公司在数据中心领域投入巨资,并非为了追逐下一个加密货币,而是为了获得更稳定的收入。该公司曾以其庞大的比特币挖矿设备群而闻名,如今正顺应一个日益增长的趋势:将能源密集型的挖矿业务转变为高性能的人工智能设施。
Core、Hut 8(小屋)和 TeraWulf(沃尔夫)等比特币矿工受到人工智能爆炸式增长的诱惑和加密挖矿经济环境的恶化,正在将 ASIC 机器(专用的比特币挖矿计算机)换成 GPU 集群。
权力游戏
众所周知,比特币挖矿需要大量能源,这是铸造新数字资产的最大成本。
2021年牛市期间,比特币网络的算力和难度都较低,矿工们利润暴涨,利润率高达90%。随后,残酷的加密货币寒冬和减半事件接踵而至,挖矿奖励骤减一半。到了2025年,随着算力和能源价格的飙升,矿工们如今正艰难地维持着微薄的利润。
然而,对电力的需求——最大的投入成本——对这些矿工来说却是一种因祸得福,他们需要一种不同的策略来实现收入来源多元化。
由于挖矿竞争日益激烈,矿工们不断采购更多矿机以维持运营,随之而来的是需要更多兆瓦的廉价电力。矿工们投入巨资来获取这些低成本能源,例如水力发电或闲置的天然气发电场,并积累了管理高密度冷却和电力系统的专业知识——这些技能是在 2020 年代初的加密货币热潮中磨练出来的。
这也吸引了人工智能和云计算公司的注意。比特币依赖于专用ASIC,而人工智能则依赖于像英伟达H100系列这样的多功能GPU,这些GPU需要类似的高功率环境,但用于机器学习中的并行处理任务。与其从头开始构建数据中心,不如接管已经具备电力供应的挖矿基础设施,这成为了一种更快的方式来满足人们对人工智能相关基础设施日益增长的需求。
从本质上讲,这些矿工不仅仅是在转型,他们还在进行改造。
他们在加密货币热潮期间建造的冷却系统、低成本能源合同和高功率密度基础设施现在有了新的用途:为 OpenAI 和 Google 等公司的人工智能模型提供数据。
像Crusoe Energy 出售矿业资产专注于人工智能,在偏远、能源丰富的地区部署 GPU 集群,这些集群反映了加密的去中心化精神,但现在为集中式人工智能超大规模器提供动力。
地形改造人工智能
比特币挖矿通过构建人工智能迫切需要的可扩展、节能的基础设施,有效地“改造”了人工智能计算的地形。
正如 Fragrant Prosperity 董事会董事 Nicholas Gregory 所言:“可以说,比特币为数字美元支付铺平了道路,USDT/Tether 就是明证。比特币也似乎为 AI/GPU 计算打造了数据中心。”
这种预先存在的“地形改造”技术使矿工能够快速改造设施,通常不到一年即可完成,而传统数据中心的建设则需要数年时间。像 Crusoe Energy 这样的公司出售了挖矿资产,专注于人工智能,在偏远、能源丰富的地区部署 GPU 集群,这些集群体现了加密货币的去中心化理念,但现在却为中心化的人工智能超大规模企业提供支持。
更高的回报
实际上,这意味着矿工可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改造一个设施——比新建数据中心的多年时间表要快得多。
但人工智能并不是一项廉价的升级。
比特币挖矿设置相对简单,成本从 30 万美元到 80 万美元不等每兆瓦(兆瓦)不包括ASIC,从而能够根据市场周期快速扩展。与此同时,由于需要先进的液体冷却、冗余电源系统以及GPU本身,AI基础设施需要更高的资本支出,而GPU本身的成本可能高达数万美元,并且面临全球供应短缺。尽管前期成本较高,但AI为矿工提供高达 25 倍的收入每千瓦时的电力成本比比特币挖矿更高,在能源价格上涨和加密货币盈利能力下降的背景下,这一转变具有经济吸引力。
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利基行业
随着人工智能的持续发展和加密货币利润的收紧,比特币挖矿可能会成为一种小众游戏——一种只供能源丰富的地区或高效玩家使用的游戏,尤其是在 2028 年,如果效率或能源成本没有突破,许多业务可能会变得无利可图。
虽然预测显示全球加密货币挖矿市场增长至 33 亿美元到 2030 年,以 6.9% 的复合年增长率来看,数十亿人将被人工智能的指数级扩张所掩盖。根据KBV研究预计到 2032 年,全球人工智能采矿市场规模将达到 4359.4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复合年增长率)占 40.6%。
投资者已经看到了这种转变带来的收益,更广泛的趋势表明,未来要么是混合型的,要么是完全转向人工智能,与超大规模企业签订的稳定合同有望在加密货币的兴衰周期中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这种演变不仅重新利用了闲置资产,而且还强调了昨日的加密前沿如何打造明日的人工智能帝国。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