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mp.fun直播热潮:淘金热还是隐忧四伏?
创作者收入超1930万美元,$PUMP市值突破80亿美元——pump.fun是如何实现这一壮举的?2025年9月,直播功能的全面复苏不仅吸引了海量普通用户(normies)入驻,更让平台从2024年的“混乱实验”中涅槃重生。然而,在这波热潮的背后,究竟是金矿还是雷区?
本文将剖析其升级逻辑、隐藏风险,并为meme币玩家提供投资指南。DYOR(Do Your Own Research),切勿全仓投入——毕竟,加密货币市场本就是一场赌场。
事件导火索:2024年的“混乱实验”
2024年,pump.fun首次引入直播功能,试图将meme币的快速发行与实时互动相结合。当时确实引发了一波短暂热潮,Pump.fun的并发观众数量一度超越Kick和Twitch的部分频道。然而,问题很快暴露:缺乏严格的审核机制导致有害内容泛滥,社区的愤怒情绪迫使平台在11月紧急下架直播功能。
这次尝试并非真正的“热潮”,而是一场“混乱实验”——缺乏可持续激励机制,创作者收入不稳定,观众留存率低,最终以失败告终。平台不得不退回原点。
2025年的升级:从“修复”到“闭环经济”
pump.fun用了数月时间进行“涅槃重生”。2025年初,平台重新推出直播功能,同时引入了严格的审核机制和KYC(了解你的客户)流程,避免了2024年的黑暗内容重现。这让直播从“加密货币小众领域”转型为“全娱乐平台”。解决了内容乱象后,创作者能够安全地参与IRL(真实生活)内容创作,而不必担心被封禁。
最关键的升级:Project Ascend
9月初上线的Project Ascend是一个层级化的创作者费用系统,基于币市值分配近1%的分成比例,让创作者无需卖币也能持续获利。结果如何?即使是低观众量的主播,月收入也达到了5到6位数,比Twitch排名前十的主播高出50倍。平台通过抽成回购$PUMP,形成闭环经济模型:
观众买币支持 → 创作者烧币拉盘 → 平台成长。
爆炸式结果:创作者收入超1930万美元,$PUMP市值突破80亿美元
升级后,平台流量暴增:并发直播数量超过Rumble,甚至开始威胁Twitch的市场份额。病毒效应层出不穷:Bagwork在Twitch上被扇耳光的事件使其币市值飙升至4000万美元;创作者总收入突破1930万美元,周收入破千万,$PUMP市值突破80亿美元。
热潮背后:我们看到的一些问题
尽管此次升级成效显著,但直播币模式仍存在隐患。核心叙事往往围绕主播的“高光时刻”,这使得币的生命周期高度依赖个人魅力和持续输出。一旦主播状态下滑或离场,社区便容易分崩离析——共识难以持久。缺乏文化底蕴的币种极易被遗忘。
此外,主播的话语权过大,往往掌控币的叙事和费用分成,这放大了人性风险——贪婪、争议或负面新闻可能导致瞬间崩盘。主播并非完人,情绪化决策极易引发崩盘。相比其他meme币,直播实时性放大了波动性——日涨27%的同时也可能日跌80%。99.8%的launch最终归零,这不是巧合,而是模式缺陷。
对于meme玩家,更应该关注哪种直播?
优先选择那些能制造FOMO(错失恐惧症)、高互动、可持续盈利的直播类型。基于当前趋势,以下两类值得关注:
-
IRL冒险/挑战型
逻辑:这类直播最容易产生“高光时刻”,如意外事件或真人秀情节,快速剪辑后在社交媒体疯传,拉动币价和观众。
代表:Bagwork(撰写本文时,市值已达4000万美元)。 -
打赏互动型
逻辑:通过实时互动制造FOMO,与传统meme币不同,这类币绑定真实影响力:“善良”主题激发用户正面情感,比暴力或极端内容更具可持续性。观众买币支持,主播烧币闭环,易于积累忠实粉丝。
代表:KindnessCoin(当前市值3000万美元)。
一些未来的直播币畅想
长远来看,直播币可能从“个人秀”转向生态化发展。也许游戏直播会成为一个方向:观众投票决定游戏走向,结合$PUMP回购机制,形成“投机+情感”的双轮驱动。
想象一下,一个GTA重温直播,聊天室决定剧情走向——这不仅是娱乐,还能构建共享文化,降低对主播的依赖。其他畅想包括VTuber艺术秀或AI辅助慈善互动,这些都有潜力抢占Twitch 5%的市场份额(年收入30亿美元)。但前提是pump.fun必须持续优化内容审核和费用锁定机制,否则一旦监管敲响警钟,一切可能化为泡影。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