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价格能否突破12万美元?关键因素解析

芒果小洛2025-09-22
币币情报道:

随着加密货币市场本周迎来一系列重要进展,比特币(BTC USD)价格正接近此前的关键阻力位。与此同时,美国华盛顿正在讨论一项两党数字资产法案,这可能对比特币的未来走势产生深远影响。

截至撰写本文时,比特币价格约为115,717美元,在过去24小时内小幅下跌0.04%,但过去一个月涨幅达2.30%。

比特币价格模式在之前的周期中重复出现

分析师指出,近年来比特币的价格走势规律清晰可见。通常情况下,价格会在遇到阻力后回调,随后重新测试,并最终实现上涨。

例如,比特币曾多次接近3万美元、4.8万美元和9.3万美元的关键阻力位。每次停滞之后,市场都会进行重新测试,然后进入更高的价格区间。

这种模式对交易员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帮助他们衡量风险。阻力位的拒绝设定了参考水平,而重新测试则检验了市场信心。

分析人士表示,每次成功的重新测试都会增强支撑力度,从而吸引耐心资本的新入场。

从当前走势来看,比特币在更高时间框架下呈现出类似的模式。比特币成功突破了约11.5万美元的关口,随后回调至该区域进行测试。

如果买家能够守住这一区域,历史经验表明价格区间将扩大;若未能守住,则市场焦点将转向更低的支撑位。

交易员通常会结合成交量行为、蜡烛图结构和趋势平均值等指标来确认交易意图。

需要注意的是,“拒绝-重测-上升”循环并不能保证持续性,它只是根据历史结果构建的概率模型。

在实践中,市场参与者将这种模式视为一张地图,而非绝对承诺。他们在采取行动之前会寻找多个信号汇合点。

比特币价格能否突破12万美元?取决于这些因素
比特币的拒绝并非利空,历史表明,它们预示着上涨 | 来源:MerlijnTrader,X

比特币价格水平决定技术背景

市场参与者密切关注几个关键锚定水平。在最近的突破之后,约115,000美元的水平已成为新的支撑位。

如果比特币能够持续维持在该区间上方,将支撑看涨倾向;而一旦果断跌破该区间,则可能削弱看涨预期。

分析师还关注此前的阻力区域。一旦价格回升,这些区域通常会转变为支撑位。

一些交易员使用简单的工具(如移动平均线)来判断趋势强度。这类工具无需复杂术语即可明确趋势和动量。

此外,许多人监控相对强度以避免泡沫化现象。当市场动能强劲时,回调往往会起到修复市场状况的作用。

突破持续两到三天的收盘走势尤为引人注目,因为这种行为表明市场接受度较高,而不是快速飙升。

简短而明确的复试过程至关重要。冗长且断断续续的复试可能会削弱市场对该级别的信心。

从结构上看,市场倾向于呈现阶梯式上涨的特点。一个区间形成后逐渐消散,随后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区间。

这种阶梯式走势支持了长期上涨趋势的观点,同时也提醒交易者要尊重明确的失效点。

总结而言,技术面的核心在于水平防御。在收回阻力位附近的回调将引导下一波波动。

政策信号以及交易员的下一步行动

监管是近期新闻中的另一个焦点。Coinbase首席执行官Brian Armstrong表示,参议院两党的共同努力标志着监管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他支持一项名为《数字资产市场澄清法案》的提案,评论员也称其为“澄清法案”。

Armstrong认为,更清晰的规则可以在保护消费者的同时,允许代币创新。这一立场与行业对明确监管的要求一致。

参议院民主党人敦促共和党迅速推进该法案,强调通过跨党派合作保持势头的重要性。

这种基调表明,多年来各自为政的做法已发生转变,议员们似乎已准备好就更加统一的框架展开辩论。

对于交易员来说,政策清晰度往往与技术图表同等重要。更明确的规则可以降低机构的感知风险,从而促进更稳健的配置计划。

然而,立法涉及复杂的谈判和修订,市场参与者指出,实际时间表可能会超出最初预期。

短期内,交易员们的注意力再次回到图表上。他们观察比特币价格在收回阻力后的反应。坚定的持仓强化了此前讨论的阶梯形态。

如果测试失败,则可能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回调测试。无论哪种情况,市场参与者都优先依赖可观察的信号,而非假设。

展望未来,他们追踪三项数据以确认趋势:首先,突破后11.5万美元中段支撑位是否得以守住;其次,任何重新测试的质量(快速且有偿,还是缓慢且严格);最后,参议院日程表上关于该法案进展的相关头条新闻。

这些输入共同构成了切实可行的路线图——技术层面引导时机,而政策更新则设定背景风险。

如果该支撑位能够守住,现有形态表明价格区间可能进一步扩大;若守不住,则先前的支撑位可能悄无声息地回归。

会议以一份客观的清单结束:观看复审,记录结束情况,并跟踪参议院的议程。

比特币价格能否突破12万美元?取决于这些因素
支持加密货币的法案赢得华盛顿特区两党支持 | 来源:Brian Armstrong,X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