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严格KYC规定或成DeFi创新“拦路虎”

华雨欢2天前
香港严格KYC规定或成DeFi创新‘拦路虎’

币币情报道,星展银行香港分行近日警告称,香港将于2025年8月1日生效的稳定币“了解你的客户”(KYC)和反洗钱(AML)法规可能对链上衍生品交易中的稳定币使用造成严重限制。首席执行官Sebastian Paredes指出,这些规则要求所有稳定币持有者完成身份验证,并对发行人施加许可要求,从而与区块链资产一贯强调的匿名性和灵活性形成鲜明对比。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推出的《稳定币条例》旨在减轻金融犯罪风险,但其对持牌发行人提出的100%高质量储备、实时赎回以及类似巴塞尔协议的流动性和资本缓冲等要求,也引发了关于其可能扼杀去中心化金融(DeFi)生态系统创新的广泛批评。

根据新框架,稳定币发行者需在公共注册机构下运营并接受严格审计,不合规行为将面临处罚。截至2025年7月,香港金管局强调尚未发放任何牌照,敦促市场参与者谨慎对待未经许可的代币。Paredes表示,星展香港将优先在监管范围内构建更广泛的稳定币能力,而非专注于衍生品领域,并承认新规带来的限制。值得注意的是,该法规要求每个稳定币持有者都必须接受KYC检查,这在全球规范中并不常见——通常此类要求仅适用于交易所或托管人。这一做法引发了对可扩展性和用户采用度的担忧,尤其是对于依赖假名运作的DeFi协议而言。

与此同时,针对XRP(一种主要的稳定币替代品)的监管规定仍不明朗。虽然香港金管局的指导方针未明确提及具体代币,但其对牌照和准备金要求的重视可能会间接影响XRP在衍生品市场的效用。近期,Ripple与星展银行及富兰克林邓普顿合作,在XRP账本上推出代币化交易和借贷服务,显示出其在监管障碍下推进稳定币创新的战略兴趣。然而,Paredes的评论表明,由于KYC/AML负担加重,链上衍生品生态系统可能难以蓬勃发展,因为开发者可能因合规成本而犹豫是否将稳定币集成到去中心化应用程序中。

香港的监管方式与美国和新加坡类似,对稳定币实施类似银行的管控。然而,香港的框架被认为是全球最严格的之一,要求发行人将现金或短期国债存放在独立账户中,并将杠杆率控制在2%以内。分析人士认为,这些要求可能显著增加稳定币项目的资本成本,使拥有强大合规基础设施的大型机构相较于小型创新者更具优势。香港金管局决定效仿巴塞尔协议III标准,执行实时赎回和流动性覆盖率,反映出一种更广泛的政策转变——即将稳定币视为具有系统性风险的存款银行业务。

行业观察人士对这些规则的长期影响存在分歧。支持者认为,这些法规增强了金融诚信,并与全球防止稳定币相关欺诈的努力保持一致;但批评者警告称,其可能导致意外后果,例如DeFi市场流动性下降以及活动转移至监管较少的司法管辖区。香港金管局已表示将采取选择性许可方式,预计只有少数发行人能够满足严格标准。这或将导致稳定币市场进一步整合,大型参与者占据主导地位,而小型项目则可能退出或寻求与持牌实体合作。总体而言,香港的监管环境凸显了加密领域中创新与监管之间的持续张力。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