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加密财库公司有望成为区块链领域的“伯克希尔·哈撒韦”
2020年8月,MicroStrategy这家企业商业智能(BI)软件公司调整了其商业模式,将重点放在比特币作为主要财务储备资产的收购上。随着该公司的知名度显著提升,这一策略推动了“数字资产财务公司”(DAT公司)概念的兴起。
目前,DAT市场规模已达到千亿美元级别。根据CoinGecko的数据,104家比特币资金公司共持有1,013,608个BTC,总价值约1,155亿美元。此外,11家公司正在积极购入以太坊,总计持有3,436,285枚ETH,价值约152.3亿美元。ExecEdge的一份研报指出,预计到2025年,DAT市场总规模将超过1000亿美元。
分析师表示,这些DAT公司通过结合资本与运营,投资于基础设施并参与治理,驱动整个区块链网络的发展,类似于营利性且可公开交易的“基金会”。它们有潜力成为类似伯克希尔·哈撒韦那样的资本复合体。
资本、运营与治理的三重奏
Syncracy Capital联合创始人Ryan Watkins认为,DAT的出现让人联想到传统金融中的封闭式基金、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甚至是伯克希尔·哈撒韦这样的长期资本复合体——同样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积累资金并将其持有在资产负债表上。不同之处在于,DAT持有的是可编程的代币。
正是这种“可编程性”,使DAT不应被视为短期投机的空壳公司。Watkins在其最近的一篇博文中指出,如今这些公司已经掌控了超千亿美元的加密资产,其规模足以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Watkins设想,在未来,少数DAT将逐渐脱颖而出,不再只是市场的投机杠杆,而会成为区块链生态的核心推动力量,类似于基金会的存在,但区别在于,它们是公开上市、具有营利性质,并能够直接参与治理和产品建设。
在他看来,DAT的国库不仅是储藏室,更是一种生产性资产负债表。以以太坊或Solana为例,代币可以通过质押获取网络奖励,也可以作为流动性注入DeFi应用;拥有更多代币的验证节点在生态系统中将拥有更大的影响力。在这种框架下,资本与运营结合,DAT的角色不仅是持有者,更是驱动者。它们可能帮助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甚至决定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节奏。ExecEdge报告指出,DAT公司通过平衡表扩张和代币收益管理,可以有效增加每股代币数量(TPS),形成长期价值增长。
如果说MicroStrategy的比特币战略是一种“纯粹囤币”,那么DAT的逻辑则是在囤币的基础上,将代币“用起来”。Watkins将成功的DAT比作几种模型的混合体:它们具备封闭式基金和REIT的永续资本特征,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思维,以及伯克希尔那种以长期复合为导向的哲学。与传统资产管理公司不同的是,DAT的股东收益并非来自管理费分成,而是公司所持有代币的数量和价值逐步累积。
换句话说,股东获得的不仅是账面上的抽象回报,而是真正与底层网络绑定的利益。ExecEdge数据显示,一些DAT公司如Metaplanet、Strategy、DFDV,通过高效的资本运作和代币收益的复合,持续提升了每股代币数量和市场净值(mNAV),从而创造长期股东价值。
分化、风险与长期价值筛选
当然,这一切并非没有风险。Watkins提醒,并非所有DAT都能在未来生存下来。有些公司依赖市场情绪维持净资产价值溢价,一旦市场冷却,溢价消失,其融资能力将受到严重限制。加密资产本身的波动性也可能导致资产负债表在短期内大幅缩水。如果这些公司过度依赖金融工程而缺乏真正的运营能力,它们可能会迅速被淘汰。
Watkins预测,第一代DAT很可能会经历一场洗牌,最终只有那些能够将资本运作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的玩家才能幸存。ExecEdge报告也强调,投资者应关注DAT公司在成本控制、资本效率、监管合规、透明度和代币收益等关键指标上的表现,以辨别潜在的长期赢家。
Watkins设想,最有可能幸存并发展的DAT,会像伯克希尔在传统金融世界中的角色那样,成为区块链领域中的长期资本引擎。这些公司将不断循环现金流,用于积累更多代币、建设更多产品、扩展更多生态,逐渐形成良性循环。它们的成长轨迹或许不再是追逐下一个热点,而是深耕整个链上经济。
DAT的未来很可能呈现分化。一部分可能单纯追求收益,通过质押、借贷等方式榨取链上的利率差;另一部分则会走向深度生态,将资本与协议建设、基础设施、治理深度绑定。还有一些可能跨越多条链,分散风险,以组合化思路抵御单一网络的波动。
“不要只盯着今天的溢价,或者明天DAT会买什么新币,而要看更大的曲线。十年、二十年之后,当我们回顾今天,也许会发现,真正改变加密生态的,不是某一次牛市的暴涨,而是那些在安静中累积、在运营中发力的DAT。”Watkins总结道。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