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币情报道:
上周末,一位《我的世界》(Minecraft)大师完成了一项令人惊叹的壮举:在这款风靡全球的沙盒游戏中嵌入了一个可以运行的语言模型推理引擎。最特别的是,所有“线路”均由游戏内的红石系统构建而成——完全没有使用命令方块或模组(除了渲染辅助),仅靠游戏内材料模拟出完整的电路逻辑。
最终的结果虽然运行速度极为缓慢,但却极具吸引力:一个由数字方块构成的世界中的 GPT 式聊天机器人,完全依赖红石和模拟逻辑。
要理解这一创举,首先需要了解红石是什么。在《我的世界》中,红石电路相当于游戏中的线路和电子元件:电源、中继器、比较器、逻辑门、信号延迟器等,所有这些都可以通过方块构建。红石电路能够模拟游戏世界中的数字化行为(如开/关状态或逻辑运算)。
玩家们早已利用红石在 Minecraft 中构建了计算器、内存单元,甚至 CPU——而现在,他们又将目标扩展到了人工智能领域。该项目的开发者 Sammyuri 甚至用红石在 Minecraft 中构建了一个递归版本的 Minecraft。
在这个项目中,创作者首先在游戏外(使用 Python)训练了一个名为TinyChat的小型语言模型。该模型包含约5,087,280 个参数,嵌入维度为 240,词汇量约为 1,920 个 token,具有六层结构,上下文窗口为 64 个 token。大多数权重量化为 8 位,但嵌入和 LayerNorm 权重采用了更高的精度。红石构建本身的规模约为1,020 × 260 × 1,656 块(总计约 4.39 亿个区块)。为了可视化这一巨大结构,创作者使用了遥远的地平线mod,它允许玩家在巨大的世界中看到远处的建筑。
当玩家通过游戏界面输入提示时,红石电路会逐步完成推理过程,包括嵌入查找、前馈传递、矩阵乘法以及 softmax 近似。根据视频演示,这套复杂的红石电路耗时数月才完成。
然而,这个系统的运行速度极其缓慢。即使通过 MCHPRS 系统人为提高了游戏的运行频率(比正常速度快约 4 万倍),响应时间仍需数小时。有人估算,如果按照 Minecraft 的标准速度运行,生成答案的时间可能超过九年。
尽管如此,该项目的核心并非实用性,而是其象征意义。从本质上看,这个构建是一个有趣的证明,展示了神经推理可以被映射到几乎任何逻辑基底中。它提醒我们,我们的软件和硬件堆栈隐藏了多少抽象:架构、介质和速度是不同的维度。换句话说,这是一件技术艺术作品,一段关于计算的讨论:重要的不是在哪里运行,而是如何计算。
这是否重要?答案是肯定的
显然,这一成就并不实用,但它非常酷,因为它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逻辑和神经式计算可以映射到奇异的基底上——例如虚拟红石电路。这是一个强有力的证明,展示了计算的普遍性,同时也是一件兼具艺术性和教育意义的杰作,挑战了我们对“智能”如何运行以及在何处运行的传统假设。
它促使我们思考:在模型中真正重要的是什么——是架构、媒介还是速度?人们还可以尝试哪些其他奇怪的基质(如光学、DNA 或机械系统)?
整个网络都因这一项目引发了热烈讨论。汤姆的硬件 详细分析了方块数量、红石逻辑和性能权衡。在黑客新闻上,评论者对这一工程表示惊叹,但也指出了其局限性:“按照正常的红石刻度……它需要 9 年多的时间才能做出反应。”与此同时,在Minecraft 子版块,粉丝和怀疑论者都在争论这一成就的技术深度与视觉效果之间的平衡。
一些观察人士认为,这个项目更像是一种模因而非严格意义上的研究。事实上,真正的训练是在外部进行的;Minecraft 只承载了推理逻辑。它更像是一个展示品,而非实用模型。但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以及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