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ETF审批大限将至,能否点燃山寨币新一轮牛市?
原文作者:1912212.eth,Foresight News
2025年10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即将对至少16个现货加密货币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做出最终裁决。这些申请涉及比特币和以太坊之外的多种代币,包括SOL、XRP、LTC、DOGE、ADA和HBAR等。根据最新进展,SEC已撤回多项延迟通知,并通过新的通用上市规则加速审批流程,将审查时间缩短至75天以内。
据加密记者Eleanor Terrett披露,美SEC已要求LTC、XRP、SOL、ADA和DOGE ETF的发行方撤回其19b-4文件,因为在通用上市标准获批后,这些文件已不再需要。
自比特币与以太坊现货ETF获批以来,市场资金流入显著增加,推动了币价上涨。那么,本次多个ETF能否获批?又是否会对币价产生类似效应?
多个代币ETF的裁决截止日期集中在10月
根据推特博主Jseyff整理的信息,多个山寨币现货ETF的最终裁决日期分布在10月整月。首先是Canary的LTC ETF,截止日期为10月2日;其次是灰度的Solana和LTC信托转换,日期为10月10日;最后是WisdomTree旗下的XRP基金,日期为10月24日。
根据Bloomberg ETF分析师James Seyffart创建的即将批准列表,最终决定可能在截止日期前的任何时间公布。
这些申请来自Grayscale、21Shares、Bitwise、Canary Capital、WisdomTree和Franklin Templeton等机构。值得注意的是,本轮没有BlackRock或Fidelity参与,但这并不影响潜在影响——如果获批,它们可能为后续更大规模产品铺路。
自BTC以及ETH现货ETF获批以来,目前尚无其他币种获得SEC批准。对于这些申请,SEC延续了一贯的拖延风格,但即将到来的终极裁决将迫使SEC作出明确答复:Yes或No。
市场翘首以盼,而莱特币和SOL的审批结果可能成为后续市场预期的关键风向标。
获批概率分析
今年7月末,SEC的新上市标准主要聚焦于加密ETP的资格要求和运营机制。首先,实物创建和赎回被正式允许,这意味着授权参与者可以用实际加密资产而非现金交换ETP份额。
SEC还公布了现货ETF的上市标准,新标准预计将于2025年10月生效,旨在简化ETF的上市流程。该“通用上市标准”要求加密资产必须在Coinbase等主要交易所期货上市至少6个月。这一规定旨在确保资产具备足够的流动性和市场深度,避免操纵风险。
莱特币作为历史悠久的山寨币,以其成熟性和非证券属性成为首批获批的热门候选。莱特币创始人Charlie Lee在近期采访中表示,他预计现货LTC ETF很快就会推出。这一观点基于SEC对加密货币ETF通用上市标准的批准,以及LTC被纳入符合标准的10种资产之一。
Charlie Lee在采访中提到,SEC最近批准了通用加密ETF上市标准,这是推动的关键因素,并强调莱特币符合快速获批的条件。
截至目前,Polymarket上市场押注莱特币现货ETF今年获批的概率升至93%。
针对SOL现货ETF的情况,彭博ETF分析师Eric Balchunas表示:“说实话,SOL现货ETF获批的成功率现在接近100%。通用的上市标准让19b-4文件及其时间节点变得毫无意义,现在就只剩下S-1表格相关事宜了。孩子随时都可能出生,做好准备吧。”
值得一提的是,ADA为10月末最后一个等待裁决的币种,Polymarket上市场押注其ETF获批的概率升至93%。
10月初SEC的决策显然将成为风向标。
此前,SEC批准了Hashdex Crypto Index ETF,近日Hashdex Nasdaq加密指数美国ETF (NCIQ)新增支持XRP、SOL和XLM,使该产品可通过单一投资工具为美国投资者提供对BTC、ETH、XRP、SOL和XLM五种加密资产的投资敞口。
此外,SEC还批准了Bitwise 10加密指数基金转换为ETF,涵盖资产包括BTC、ETH、XRP、SOL、ADA、SUI、LINK、AVAX、LTC和DOT。
获批是否利好币价?
Bitfinex分析师此前预测,加密ETF批准可能引发新一轮山寨币季节或反弹,这些批准将为传统投资者提供更多加密投资敞口。
然而,这一观点也存在分歧。
彭博社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分析师James Seyffart表示,当前市场呈现的是通过数字资产财务公司(DATCO)而非传统代币价格上涨形成的山寨币行情。Seyffart指出,机构投资者更倾向于选择多加密货币组合产品,而非单一替代币ETF。他强调,机构资金更偏好通过受监管产品获得加密货币敞口,而非直接持有代币,这种结构性转变可能会永久改变山寨币的上涨模式。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