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RP与比特币:供应动态及空头挤压潜力的对比分析

天才社长6天前
币币情报道:
2025年的加密货币市场将迎来供应驱动叙事的重要转变,XRP比特币(BTC)正在成为代币经济学和投资者行为中截然不同的案例研究。比特币凭借其2100万枚固定供应上限长期维持稀缺性机制,而XRP通过托管模型和通货紧缩动态为供应驱动的价格行为提供了独特机会。本文探讨了XRP受控的供应收缩及其空头持仓量下降如何催化潜在的空头挤压,同时分析比特币减半后作为价值储存手段的作用。

XRP 的托管驱动供应收缩:稀缺性的受控实验

Ripple 的 XRP 总供应量固定为 1000 亿,截至 2025 年 9 月,流通中的代币数量约为 580 亿。

XRP 统计数据
与比特币的硬上限不同,XRP 的供应由可编程托管系统管理,每月释放 10 亿枚 XRP,未使用的部分将重新锁定。例如,2025 年 6 月 Ripple 重新锁定了 2 亿枚 XRP,展现了对价格稳定的承诺。
价格预测分析
这种机制确保了供应扩张的可预测性,从而降低了市场突然饱和的风险。

自 2020 年以来,XRP 的流通供应量逐步减少,主要原因是托管账户重新锁定以及顶级钱包的长期持有。根据 XRP 的统计数据,到 2025 年,71% 的 XRP 将由排名前 1% 的钱包持有,形成一个集中的供应基础。这种集中性加上瑞波的战略性抛售(如 2024 年第四季度 7.8 亿美元),使 XRP 在 2025 年第一季度的波动率指数仅为 1.76%。然而,正如经济学人价格预测指出,如果托管代币过早解锁或大型持有者清算,供应冲击的风险依然存在。

比特币减半驱动的稀缺性:一个经过时间考验的模型

比特币的供应动态由其 2100 万枚硬上限和每四年一次的减半事件决定。2024 年的减半将每日发行量削减至约 900 枚

BTC
收紧浮动利率并加大需求侧压力。据
链上指标
显示,74% 的比特币流通量处于非流动性状态(超过两年未移动),75% 的比特币已闲置超过六个月。这种囤积行为、交易所资金流出和机构增持共同构成了 BTC 的看涨论调。

减半后价格上涨是历史常态,2024 年的减半推动比特币在 2025 年 7 月达到创纪录的 123,091 美元。

CoinGecko 预测
分析师预测比特币将进一步升值,理由包括 ETF 资金流入和宏观经济利好。例如,渣打银行预测到 2025 年底比特币将达到 20 万美元,长期目标可能延伸至七位数。

空头兴趣趋势:XRP 的看涨转变与比特币的混合信号

空头持仓指标突显了市场情绪的分化。2025 年第三季度,XRP 的 ETF 空头持仓比例为 1.11%,较 2025 年 8 月下降了 38%。

XRPI 空头利息
这一下跌加上币安的多空比为 3.6:1,表明看涨情绪正在增强。机构需求,尤其是对 XRP ETF 的需求,可能会加剧这一趋势。若交易所供应有限,可能导致供应冲击。
ETF审批分析

与此同时,比特币的空头持仓情况仍存在分歧。ProShares 比特币 ETF (BITO) 报告显示,截至 2025 年 7 月,其空头持仓比率为 2.0,表明市场看跌情绪温和。

BITO空头利息
然而,币安数据显示,2025 年第三季度的空头持仓比例上升至 46.6%,反映了宏观经济不确定性背景下的活跃对冲活动。
芬博尔德报告
尽管比特币的稀缺性支撑了长期看涨势头,但短期波动仍存在风险。

供应驱动的价格行为:XRP 的空头挤压潜力

XRP 的结构化供应管理为空头挤压创造了条件。目前有 494 亿枚代币被锁定在托管账户中,其中 76 亿枚由 Ripple 持有,仅有 580 亿枚可供交易。如果供应限制超过需求,这种有限的流通量加上 ETF 驱动的机构需求,可能会引发价格快速上涨。分析师估计,在 XRP ETF 获批后的 30 天内,可能会有 50 亿至 80 亿美元的资金流入。

XRP 供应量重新锁定的历史价格反应也支持了这一观点。2025 年 6 月当 2 亿枚 XRP 被重新锁定时,价格下跌了 1.87%,凸显了市场对供应变化的敏感性。

Ripple锁定20亿美元
相比之下,比特币的减半事件历史上曾推动多年牛市,2024 年的减半导致 XRP/BTC 在 2025 年初的表现超出预期 351%。
XRP 与 BTC 的比较

结论:把握供应驱动的机遇

XRP 和比特币均提供了引人注目的供应驱动型叙事,但其机制有所不同。XRP 的托管模型和通缩销毁机制创造了一个动态的稀缺环境,而比特币的减半驱动的稀缺性则强化了其作为价值存储的地位。对于投资者而言,XRP 的受控供应收缩和空头持仓量下降为空头挤压提供了强有力的理由,尤其是在 ETF 获批之前。与此同时,比特币减半后的动态和机构采用证明了其作为长期对冲工具的合理性。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