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ychain CEO:将社交媒体内容转化为区块链资产以重塑信息市场
整理:金色财经
TOKEN 2049新加坡站今日正式拉开帷幕。在OKX主舞台上,Polychain首席执行官Olaf Carlson Wee发表了题为“Memecoins是一种信息市场”的主题演讲。他在演讲中指出,当前云服务的货币化进程效率低下,并提出了一个创新性构想:通过将热门社交媒体内容转化为区块链资产进行交易,彻底颠覆现有内容市场的运行机制。
Olaf Carlson Wee认为,如果每一条帖子都能被赋予“代币化”属性,那么未来的价值竞争市场将不再是零和博弈,而是能够带来积极外部效应的全球信息组织工具。他强调:“不透明的算法最终会被市场驱动的价格所取代。” 这一转变将使内容创作者和交易者直接从其参与的内容盈利与受欢迎程度中获益。
以下为演讲全文:
今天我想分享一些过去几年在加密货币领域观察到的趋势。这些趋势揭示了机构投资者与散户参与者之间的兴趣分歧。尽管许多人将加密货币投资简单归结为赌博或零和博弈,但背后其实蕴藏着更深层次的社会效应。
实际上,这一现象并非单纯的投机行为,而更像是一场大型多人在线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既是队友又是竞争对手,共同推动市场运行。
基于这一视角,我尝试探讨这些市场是否具备某种社会阶梯性。以TikTok为例,很多人会在视频评论区戏称自己投资了某种代币,即使他们并未真正进行交易。这种行为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表达,反映出人们对具有传播潜力内容的敏锐洞察力。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文化传播与加密货币主流市场之间存在着微妙联系。例如,人们常常会追踪特定地址的交易活动,尽管他们并不清楚这些地址背后的持有者身份或操作动机。这种注意力经济、社交媒体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正在催生一种全新的生态。
那么,我们能否通过区块链技术改变现有的云服务模式?目前,像YouTube等平台通过向创作者支付报酬的方式实现了初步货币化。然而,大部分网红的收益并非来自平台本身,而是通过场外协议推广品牌或推出自营产品实现的。
这种衍生合约模式效率极低,且流动性差。 平台对这些场外合同的规模和范围知之甚少,也无法从中抽取分成。因此,我认为未来的关键在于让创作者直接通过平台获利,同时用实际市场力量取代专有算法。
举例来说,如果我们能够以交易货币的形式对帖子进行“投资”,就可以构建一个新的激励机制。用户可以押注某个帖子未来的传播热度,并通过早期投资获得回报。这种方式类似于抢先布局社交图谱,后来的参与者则为你的先见之明买单。
此外,我们还可以设计一种自动化的交易系统。比如,发布一条帖子需花费1美元,每次转发都相当于对该帖子投入1美元。创作者与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参与比例,从帖子未来的热度提升中获取收益。
在这种机制下,终端用户的关键在于尽早参与。 无论一条帖子最终获得1000万次点赞还是仅1万次,重要的是你相对于其他用户的参与时间点。如果你是病毒式传播内容的第一个转发者,你对信息网络的贡献显然更大;反之,如果你是最后一个转发者,则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力。
有趣的是,社交媒体上的热门内容往往呈现出波动变化的特性。就像TikTok上的某些视频会迅速走红后逐渐消失,但它们作为有用信息的一部分仍可能长期留存于网络中。
因此,如果每条帖子都能成为“代币”,那么围绕这些内容建立的竞争市场将不再被视为零和博弈,而是一个能够组织全球信息的积极工具。
从代际视角来看,年轻一代看似娱乐性质的行为,如精通交易操作,实际上可能演变成预测未来趋势的重要技能。与此同时,像TikTok、Twitter和Instagram这样的平台也可以通过收取交易费用实现盈利,而非依赖传统广告模式。
最后,这种模式还可以延伸至个人账户领域。例如,用户账号可以被视为可交易资产,允许他人投资某个推特用户。失败者的每一次发帖都可能模仿这种财务收益机制。
总而言之,当所有帖子都成为区块链资产时,人们将能够在无需许可的情况下自由交互。无论是图片、文本、论坛短文还是视频,均适用于这一机制。
当然,这一领域还有许多复杂性和细节值得进一步探讨。如果您对此感兴趣,欢迎与我联系。我相信这将是社交媒体的未来,也将帮助我们用真实的市场取代专有算法来组织世界信息。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