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稳定币发展分化:美国领跑欧洲迟缓,中国监管按下暂停键

霸气犀利4天前

稳定币作为加密领域的热门赛道,其市场规模已达到2885亿美元。据花旗银行预测,在基准情境下,到2030年稳定币发行量可能达到1.9万亿美元,而在牛市场景中甚至可达到4万亿美元。在此背景下,全球各国对稳定币的态度和发展节奏呈现出显著差异。

美国:政策红利释放,企业竞相布局

作为全球加密领域的中心,美国的稳定币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数据显示,美元在全球储备货币中占比约60%,而美元稳定币在链上稳定币中的份额高达99%。7月18日,特朗普签署《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正式在联邦层面建立稳定币监管框架,开启了“私人可发币”的新时代。

全球稳定币众生相:美国加速欧洲跟进、中国按下暂停键

随着政策落地,美国银行业和科技巨头纷纷入局。包括美国银行、花旗、摩根大通在内的十余家银行宣布探索稳定币业务,谷歌、Meta等科技企业也积极布局。此外,稳定币巨头Circle和Tether表现亮眼,分别以293亿美元估值和潜在5000亿美元市值成为行业标杆。

值得注意的是,Meta因过往Libra和Diem项目的失败经历,再次涉足稳定币领域时面临监管质疑。尽管如此,整个美国市场仍呈现出加速融合的趋势,传统机构、科技企业和初创公司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欧洲:监管先行但进展缓慢,银行开始行动

欧洲是最早提出系统性加密资产监管框架的地区之一,《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MiCA)于2024年12月30日正式生效,覆盖30个国家。然而,由于市场分散和高昂的合规成本,欧洲在稳定币领域的发展相对滞后。

全球稳定币众生相:美国加速欧洲跟进、中国按下暂停键

截至目前,欧洲锚定欧元的稳定币规模仅为4.6亿美元,主要由Circle发行的EURC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受美元稳定币的影响,欧洲央行计划加快数字欧元的研发进程,并拟于2026年开展新一轮实验。

本月,ING、UniCredit等九家欧洲主要银行联合宣布推出受MiCA监管的欧元稳定币项目,预计于2026年下半年首次发行。该项目旨在提供全天候、低成本的跨境支付服务,以增强欧洲在数字支付领域的自主性。

中国:香港成焦点,监管趋严暂停推进

在中国,稳定币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香港。8月1日,《香港稳定币条例》正式生效,金管局计划于2025年8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接受首轮牌照申请。然而,监管机构多次提示风险并收紧政策,导致市场热情降温。

全球稳定币众生相:美国加速欧洲跟进、中国按下暂停键

据媒体报道,内地监管部门要求金融机构暂缓涉及稳定币的相关业务,避免过度宣传或制造舆论热点。与此同时,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正式启动,显示出中国更倾向于通过官方数字货币应对国际竞争。

目前来看,首批稳定币牌照获得者可能以外资银行和券商为主,但整体发展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尾声

除中美欧三大地区外,日韩、新加坡等地也在积极探索稳定币领域。然而,由于美国在市场规模和监管体系上的优势,其领先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其他地区需依托差异化策略寻求突破,而国际间的数字货币定价权之争尚处于初级阶段。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