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FT迈入区块链时代:共建实时跨境支付新生态

不璃不弃4 小时前

来源:Galaxy;编译:金色财经

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于9月29日宣布,将与区块链技术公司 ConsenSys 和其以太坊二层网络 Linea 合作,探索基于区块链的共享账本集成至其现有基础设施中的可能性。作为合作的一部分,ConsenSys 将负责构建第一阶段的原型并规划未来的技术路线图。

j1nhEvnpnmqxCUzHSkAxjdYCif4nefyJTOEpkfZK.png参与设计的银行

SWIFT 是一个全球性的消息传递系统,旨在促进银行间的跨境支付和转账。据统计,2023 年,SWIFT 处理了超过 115 亿条消息,涵盖了价值数百万亿美元的支付、证券和外汇交易。

近年来,SWIFT 在区块链领域的探索不断深入。最近一次的试点项目是在 2024 年 11 月完成的,该项目由 SWIFT 联合瑞银资产管理公司和 Chainlink 共同推进,目标是将代币化基金交易与现有支付系统连接起来。试点采用了 ISO 20022 标准,这是一种全球通用的金融消息传递标准,能够承载丰富的结构化支付数据。结果显示,SWIFT 消息可以触发链上操作,如通过智能合约实现代币化基金的认购和赎回。此外,Linea 已与 Chainlink 的跨链互操作性协议 (CCIP) 达成合作,为银行提供了从 SWIFT 消息到链上执行的清晰路径。

在公告中,SWIFT 表示:新的共享账本将“实现实时、始终在线的跨境支付和结算”。通过智能合约,交易将自动记录、排序、验证和管理。该设计不仅旨在与现有及新兴网络实现互操作,还保留了 SWIFT 所提供的信任、弹性和合规性优势。

Galaxy 的分析:

SWIFT 本质上是一个安全的跨境支付信息传递和标准网络——它并未设立中央账本,也不持有客户资金或运营支付通道。当银行 A 向银行 B 发起付款时,SWIFT 会负责传递指令,但每家银行需独立更新各自的账簿,并通过 nostro(“我们的钱在你这里”)和 vostro(“你的钱在我们这里”)账户管理余额。这种模式导致跨机构记录的分割,从而引发跨时区对账、截止时间限制以及人工干预等问题。此外,由于转账可能发生在银行营业时间之外,汇率波动也可能带来外汇风险,从而影响最终交付金额。因此,现有的工作流程和流动性通道显得陈旧且缓慢。

此次试点项目提出利用协调一致的共享区块链账本升级 SWIFT 的安全消息传递和标准层。通过采用能够自动记录、排序、验证和执行规则的账本,SWIFT 提出了一个中立的协调层,使银行能够在信任的基础上运作,同时确保每个渠道都能选择受监管的数字现金通道。这一改进将显著减少中断次数、降低操作风险、缩小日内流动性缓冲,并实现跨时区的即时可用性。未来,这可能意味着代币化的银行余额可以直接对应账本上的记录,转账可以在链上全天候完成,合规性被编码在智能合约中,并与央行平台或稳定币发行机构无缝连接,同时提供不可篡改的审计追踪。

然而,短期内尚无明确的流动性或结算层确认方案。共享区块链账本将允许银行协调记录、排序交易并通过智能合约验证支付指令。除非参与者在账本上预先配置流动性,否则难以实现即时结算。尽管试点正在朝着这一方向迈进,但真正的全天候结算仍处于理想状态。银行需要使用代币化资产、稳定币或央行数字货币 (CBDC) 进行结算,而具体方法尚未确定。

复杂的问题涉及司法管辖权和监管、治理、数据隐私、迁移成本以及竞争。结算的最终性取决于所使用的资产类型;除央行货币外,代币化存款或银行稳定币必须满足当地关于法律最终性、日内流动性和赎回的规定。SWIFT 目前尚未指定任何单一工具,并可能保持资产中立,旨在实现存款、稳定币和 CBDC 之间的互操作,而非选择特定代币。Ripple 的 XRP 曾被定位为按需流动性的桥梁资产,但 SWIFT 是否直接采用 XRP 或通过互操作性绕过它,将取决于银行需求、监管便利性和总成本。零知识 (ZK) rollup 可用于隐藏敏感字段,同时证明所需检查已通过,并将这些检查映射到 ISO 20022 结构,尽管银行仍需可审计性、密钥管理和控制能力。迁移过程依然充满挑战,因为机构必须整合其核心银行系统、筛查工具和运营流程,并将在一段时间内并行运行新旧系统,进一步压缩时间表。

这条路径将是迭代式的,而非彻底颠覆现有系统。首先,银行可以利用共享账本,而现金部分通常仍保留在链下。其次,受监管的代币化现金将形成闭环,实现真正的全天候实时结算。随着系统的逐步成熟,SWIFT 的中立账本将能够根据成本和安全性选择最优的受监管流动性进行路由。

尽管方向明确,但治理、法律最终性以及全球范围内的整合仍是重大挑战。在 SWIFT 正式确定生产堆栈并发布具体的走廊结果之前,Linea 的前景值得期待,但仍需谨慎对待。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