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银行预测:2028年新兴市场将有1万亿美元存款转向美国稳定币
渣打银行最新研究报告显示,未来三年内,预计高达1万亿美元的存款可能从新兴市场银行流向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这种趋势的主要驱动力在于,稳定币为家庭和企业提供了一种低摩擦的方式,在传统银行体系之外获得美元敞口。
稳定币是一种通过加密技术发行的代币,通常与美元保持1:1的固定汇率。它们由现金和短期美国国债支持,并可按需赎回,旨在维持稳定的价值。
渣打银行全球数字资产研究主管Geoffrey Kendrick和全球经济学家兼主题研究主管Madhur Jha指出,这些稳定币实际上已经成为许多新兴市场用户的“基于美元的银行账户”。
从历史角度看,新兴市场一直是稳定币普及的重要区域,尤其是因为这些地区存在大量没有银行账户的人口。报告提到,即使在美国《天才法案》(GENIUS Act)对合规发行人实施零收益要求的情况下,这一动态仍可能加剧。分析师解释称:“资本回报比资本回报率更重要。”
分析师进一步写道:“尽管美国最近通过的《GENIUS法案》试图通过禁止符合规定的稳定币发行人支付直接收益来缓解存款外逃问题,但即便在无收益的情况下,稳定币的采用仍然具有潜力。”
渣打银行预计,到2028年底,全球稳定币的总市值将达到2万亿美元——这一预测与美国财政部的数据一致。同时,该行估计目前约三分之二的稳定币供应量来源于新兴市场银行账户中的储蓄。
新兴市场稳定币储蓄激增
分析显示,到2028年,新兴市场的稳定币“储蓄”规模可能从目前的约1730亿美元增长至1.22万亿美元,这意味着超过1万亿美元的资金将从新兴市场银行流出。
Kendrick和Jha表示:“未来稳定币储蓄的增长可能会从小部分持有大额余额的钱包扩展到大量持有小额余额的钱包。从规模上看,小额持仓占比将显著增加;而这种增长主要集中在新兴市场,因为这些地区对流动性强、全天候运行且值得信赖的本地银行替代方案的需求更大。”
渣打银行的研究还列出了一些最容易出现银行存款外流的国家,包括埃及、巴基斯坦、哥伦比亚、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此外,土耳其、印度、中国、巴西、南非和肯尼亚等国家也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经历稳定币热潮的地区。
专家强调,其提出的脆弱性地图仅是一个起点,而非终点。资本账户开放程度、汇款动态、通胀轨迹以及货币框架的可信度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每个国家在世界银行所称的“机遇-风险连续体”中的位置。
银行存款流向稳定币的机会-风险连续体 | 图片来源:渣打银行
然而,渣打银行的核心结论非常明确:新兴市场对稳定币的需求已经显现,并且数万亿美元的存款转向代币化美元可能成为一种基本情景,而不只是尾部风险。
除了存款外流,报告还提到了代理银行业务、支付系统以及外汇收入面临的压力。分析师建议,如果银行能够托管发行人的准备金,或将稳定币嵌入国库、结算和跨境渠道中,部分担忧或许可以得到缓解。
与此同时,各国当局也在采取措施降低相关风险。随着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移动货币使用率的上升,许多新兴市场国家正在试点央行数字货币(CBDC),升级“快速支付”基础设施,并推广数字素养教育。
尽管如此,竞争和技术潮流表明,稳定币的采用率仍在不断扩大。例如,Tether正积极准备推出符合美国标准的产品(USAT)并扩展新功能,而Stripe也推出了帮助企业创建自己稳定币的工具。此外,Plasma等项目正在专注于开发支持稳定币的第一层(L1)区块链。
Coinbase的Jesse Pollak则提出,非美元稳定币是现实世界应用的必要补充。他的观点表明,资金流动可能不仅限于美元,还将分布在多种货币之中。
这份报告发布之际,市场正处于上涨阶段,推动了稳定币行业的总资本化首次突破3000亿美元大关。根据The Block的数据仪表板,Tether(USDT)和Circle(USDC)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