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价格飙升:ETF与企业需求激增叠加矿机供应短缺

数字货币趋势狂人2025-10-09
摘要
Tether在稳定币市场的主导力、各链及新兴通道中的 USDT 应用情况 。
比特币价格飙升:ETF与企业需求激增叠加矿机供应短缺

随着机构和地区需求的快速上升,比特币的价格走势正迎来新的推动力。链上数据和市场分析显示,多种潜在催化剂正在推动比特币进一步升值。

根据最新数据,美国现货比特币ETF在2025年10月7日实现净流入12亿美元,这是近几个月以来第七次单日流入超过这一水平。其中,贝莱德旗下的iShares比特币信托基金(IBIT)表现突出,吸引了9.7亿美元的资金流入,使其管理资产规模达到1000亿美元,并为公司带来2.445亿美元的年收入。历史数据显示,此类大规模资金流入通常与短期价格峰值相吻合。例如,在2024年和2025年初,比特币价格曾突破12.3万美元大关。目前,比特币价格已超过12.4万美元,表明需求持续增长可能推动价格再创新高。

从需求结构来看,机构需求正从鲸鱼驱动的流动性转向更具结构性的动态。CryptoQuant数据显示,Coinbase Prime的资金流出表明长期积累正在进行,而币安的资金流入则反映了亚洲散户和投机活动的活跃。追踪Coinbase(USD)和币安(USDT)之间价差的Coinbase溢价指数(CPI)保持正值,这通常是持续上涨趋势的标志。与此同时,韩国溢价指数(KPI),即“泡菜溢价”,目前处于中等水平,表明区域需求健康。然而,若该指数超过5%,则可能预示投机过热。

支撑比特币价格韧性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供需失衡。自2024年1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批准11只现货比特币ETF以来,这些产品已吸引超过150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持有比特币总流通供应量的6%以上。ETF和企业债券的日均购买量通常比新开采的比特币数量高出10倍,从而形成了“需求冲击”。MicroStrategy首席执行官迈克尔·塞勒指出,企业采用和ETF资金流入消耗的比特币数量已超过矿工每日生产的数量,给价格带来了显著的上行压力。他预测,随着这种供需失衡加剧,比特币价格将在年底反弹,并可能在2026年突破13万美元。

技术和链上指标也为看涨前景提供了支持。衡量比特币市值与其实际价值的MVRV Z-Score目前与2017年5月的水平相当,显示出巨大的上涨潜力。追踪移动平均线的Pi周期震荡指标重新进入看涨趋势,与比特币减半后进入指数增长阶段的历史周期相符。此外,比特币周期主图显示,该资产在达到估值过高之前仍有上涨空间,目前上限约为19万美元。统计显示,10月是比特币历史上表现强劲的月份,自2013年以来平均回报率为28.5%。当前价格可能测试14万美元,而日线图上的牛市旗形形态暗示目标价位为14.5万美元。

尽管如此,市场仍存在风险。包括美国利率预期和全球股市波动在内的宏观因素可能会抑制上涨势头。虽然美元指数(DXY)近期有所上涨,但比特币与美元指数的历史负相关性通常会在美元下跌时对比特币形成利好。此外,如果亚洲散户投资者的投机活动过热,可能导致短期回调。要实现持续上涨,美国的机构需求必须与亚洲的供应吸收保持一致,因为历史上区域动态差异曾导致市场波动。若比特币价格重回11.4万至11.6万美元区间,则可能增强牛市判断;然而,跌破10.4万美元可能预示更深层次的回调。

[1] Coindesk (https://www.coindesk.com/markets/2025/10/07/u-s-bitcoin-etfs-log-usd1b-inflows-again-a-level-that-s-marked-local-tops-six-times-before)

[2] Cryptopolitan(https://www.cryptopolitan.com/btc-us-institution-demand-asia-to-lead-surge/)

[3] Cointelegraph (https://cointelegraph.com/news/bitcoin-price-surge-etf-corporate-demand-outpaces-supply)

[4] Greenhaus 区块链(https://www.greenhausblockchain.com/2025-bitcoin-outlook-insights-backed-by-metrics-and-market-data)

[5] FxLeaders(https://www.fxleaders.com/news/2025/10/03/bitcoin-targets-125k-as-macro-conditions-and-mvrv-model-signal-strong-breakout/)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