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扣押150亿美元比特币:750亿美元非法加密货币仍待追缴
区块链分析公司 Chainalysis Inc. 的最新报告显示,目前有超过 750 亿美元的加密货币与非法活动相关,存放在公共区块链上。这一数据为全球监管机构协调扣押非法资产提供了重要机会。根据该公司于 2025 年 10 月发布的分析报告,这些资产被分为两类:150 亿美元的直接余额归因于犯罪实体,以及 600 亿美元的下游钱包,这些钱包至少有 10% 的资金流入来自非法来源。自 2020 年以来,这一数字增长了 359%,其中比特币尽管在总代币持有量中的份额有所下降,但仍占据了非法参与者持有价值的 75%。
报告指出,被盗资金占非法余额的最大份额,因为黑客通常会保留资产以测试洗钱方法或等待套现机会。此外,暗网市场管理员和供应商控制着超过 400 亿美元的下游资金池,这反映了这些平台内部财富分配的去中心化特征。Chainalysis 警告称,一些洗钱中心和跨链桥可能充当了中转站的角色,这可能低估了它们在犯罪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比特币在非法持有中的主导地位与稳定币和隐私币日益增长的短期流动性和匿名性形成了鲜明对比。虽然比特币仍然是长期存储的主要资产,但像 USDT 和 USDC 这样的稳定币正越来越多地用于促进快速转换和混淆线索。数据显示,自 2020 年以来,非法比特币余额的数量有所下降,但由于价格上涨,其价值却大幅上涨;而稳定币在犯罪活动中的使用量则显著增长。
中心化交易所仍然是非法资金的重要出口,自 2020 年以来,平均每年流入达 140 亿美元。然而,犯罪分子正在采用更复杂的策略来逃避检测,包括更多地使用混合器、跨链桥以及快速周转交易所账户。随着运营商手段的多样化,直接转移到交易所的非法资金占比已从 2021-2022 年的 40% 骤降至 2025 年第二季度的 15%。稳定币在被查封后资金流失速度最快(90 天内流失 95%),而比特币的滞留时间最长,同期仅有 52% 的资金被清算。
据美国财政部部长斯科特·贝森特 (Scott Bessent) 称,美国财政部已成功扣押了价值约 150 亿至 200 亿美元的比特币,开创了资产没收的先例。Chainalysis 估计,其工具(包括 KYT 和 Reactor)已帮助当局追回了 126 亿美元的非法资金。然而,由于技术能力、跨境合作和法律框架仍然各自为政,扩大这些努力的规模仍面临挑战。
TRM Labs 的《2025 年加密货币犯罪报告》进一步证实了非法活动的规模,并指出,如果归因方法得到修订,2024 年非法加密货币交易额可能从 450 亿美元增至 750 亿美元。违反制裁(占非法交易额的 33%)和列入黑名单的资金(占 29%)是犯罪资金的主要来源,而诈骗和欺诈则占 24%。该报告还警告称,稳定币目前占洗钱活动的 63%,超过了比特币的 20%。
美国战略比特币储备和数字资产储备等政策举措凸显了各国政府利用被扣押的加密货币促进经济增长的潜力。Chainalysis 首席执行官乔纳森·莱文强调,此类储备可以重新定义资产没收策略,使其能够再投资于追缴工作和破坏犯罪网络。然而,能否全部动用这 750 亿美元仍存在不确定性,因为执法部门必须克服技术障碍并进行国际协调。
---
[1] Chainaanalysis (https://www.cryptopolitan.com/chainaanalysis-75b-illicit-crypto-govt-seizures/)
[2] TRM 实验室(https://www.trmlabs.com/reports-and-whitepapers/2025-crypto-crime-report)
[3] CoinLedger (https://coinledger.io/research/crypto-crime-report)
[4] 彭博社(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5-10-09/governments-weighing-crypto-reserves-target-75-billion-pot)
[5] Cryptonews(https://cryptorank.io/news/feed/fb48e-illicit-crypto-holdings-top-75b-as-bitcoin-dominates-chainalysis)
[6] Coinotag(https://en.coinotag.com/breakingnews/chainalysis-75b-in-illicit-crypto-on-chain-bitcoin-dominates-darknet-holdings-as-u-s-seizes-15-20b/)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