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加速推进数字人民币应用:扩大使用范围并计划提高钱包限额

链得得19 小时前
摘要
香港正在扩大数字人民币的使用范围,扩大零售接受度,并计划升级钱包。当局的目标是提高交易限额,加强用户验证,并加强与中国内地的跨境金融融合 。
币币情报道:

香港正加快推动数字人民币的应用,通过扩展接受电子人民币支付的商户数量,进一步完善其数字人民币基础设施。

当局同时在研究放宽交易上限并增强钱包功能,作为深化与中国大陆跨境支付一体化的重要举措。

现有限制正在审查中

香港政府正致力于扩大数字人民币在香港的覆盖范围。自2024年5月试点项目规模扩大以来,接受电子人民币支付的本地零售商数量逐步增加。

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强调了这一计划的战略意义,并指出数字人民币“为两地居民提供了一种更安全、便捷且创新的支付方式,提升了跨境支付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同时加强了区域间的互联互通”。

尽管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未直接统计钱包采用率或商户覆盖率,但相关官员已确认与中国人民银行(PBoC)合作,升级钱包功能并放宽当前使用限制。

目前,香港的电子人民币钱包框架规定每笔交易限额为2000元人民币(约合280美元),年度累计限额为50000元人民币(约合7000美元),钱包余额上限为10000元人民币(约合1400美元)。这些限制体现了注册流程的简化——用户仅需一个香港手机号码即可创建钱包,无需开设大陆银行账户或完成实名认证。

香港政府在2025年10月8日发布的立法会质询答复中表示,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正积极探讨升级电子人民币钱包的具体安排,包括提高使用限额和支持更多应用场景。

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管局正在探讨数字货币钱包升级的可行性及实施细节,以提升其使用限额并支持多样化场景应用。由于讨论尚在进行中,具体方案和时间表仍待最终敲定。辉解释道。

有声音质疑现有的限额是否足以满足香港居民的跨境消费需求,尤其是商务旅客和频繁使用支付宝的用户。部分立法者呼吁引入更明确的实名认证机制以及提高个人转账限额,使香港的钱包体系更加接近大陆试点城市的成熟模式。

商户采纳与跨境整合

香港金管局持续鼓励银行招募更多本地零售商接受电子人民币支付,将数字货币视为优化跨境交易效率和用户体验的关键工具。许志永表示,香港金管局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及内地运营机构驻港子公司保持紧密沟通,以监测使用情况并收集反馈意见。

许家印表示:“香港金管局将继续支持中国人民银行推进香港数字人民币跨境试点项目。这包括促进香港零售商更广泛地接受数字人民币,并探索更多应用场景以扩大试点覆盖范围。”

虽然官方未披露香港岛、九龙和新界区域的详细商户分布数据,但相关官员证实,接受数字人民币的本地零售店数量正在稳步增长。

除了零售支付外,香港还将电子人民币定位为促进更广泛金融互联互通的工具之一。香港政府特别提及其参与了多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项目,该项目已于2024年6月进入最小可行产品阶段。该平台能够支持跨辖区银行之间的直接结算,大幅降低跨境支付成本。未来,当局计划让更多公共和私营部门参与mBridge项目,并整合更多商业银行。

拓展应用场景

据相关官员透露,未来升级工作将探索将电子人民币的功能从消费者支付扩展至供应链金融、跨境工资发放以及其他企业级应用场景。政府强调,在推出这些新功能时,需要综合考虑技术准备、监管协调和用户需求。

香港不断拓展数字人民币服务范围,展现了其成为中国大陆以外电子人民币试点重要节点的决心。自2024年5月启动试点以来,香港居民已可通过17家本地零售银行利用“快速支付系统”为钱包充值,并实现覆盖26个内地试点地区(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跨境支付。

随着数字人民币基础设施逐渐成熟,外界将持续关注有关钱包限额调整及新功能上线的具体政策更新,这或将决定香港在中国更广泛的央行数字货币(CBDC)国际化战略中的角色。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