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通MSX研究院:稀土市场新格局与中美博弈深层解析

区块链大本营2025-10-13
当“狼来了”的游戏失灵,真正的行情才刚开始。

一、贸易摩擦再度升级,三重信号引发市场震荡

过去一周内,全球市场经历了一场由中国稀土出口管制升级到特朗普关税威胁再到美国副总统万斯缓和表态的完整博弈过程。

中国强化稀土出口管制

10月初,中国商务部宣布加强对稀土、超硬材料及锂电核心原料的出口管理,明确将高性能稀土磁体和半导体设备原材料纳入审批范围。这一举措直击美国半导体及高科技产业链的核心供应链,被广泛视为对美国技术封锁的“对等反制”。

特朗普威胁加征100%关税

10月中旬,特朗普宣布自11月1日起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试图通过极端施压获取谈判优势。然而,其行动面临制度性挑战:美国最高法院正在审理多起关于总统单方面加征关税合法性的案件。若裁决不利,特朗普的“关税武器”或将失效。

副总统万斯释放理性信号

在市场陷入紧张之际,万斯公开表示特朗普“珍视与中国的合作”,希望通过谈判解决分歧。此番言论迅速提振了美股期货和加密货币市场,风险偏好短期修复。

结论

三重信号共同指向一个明确结论——特朗普“喊而不打”的TACO模式(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正被现实掣肘,“恐吓式交易”已接近失效边缘。

二、麦通MSX研究院观点:三重约束下,“狼来了”失灵

法律层面:最高法院成关键阀门

下级法院已对基于IEEPA的大规模征税提出否定意见。若最高法院最终裁定总统无权未经国会授权实施此类关税,则特朗普以行政命令改变贸易规则的能力将显著下降,从而削弱其“喊话即威慑”的市场传导机制。

产业层面:稀土控制构成实质性反制

中国在全球稀土开采、分离加工及磁材制造领域的主导地位,使其成为美国半导体和高端制造业不可或缺的供应链环节。短期内,美国在重稀土(镝、铽)及精炼磁材制造环节难以实现完全替代,其技术突破与回收能力尚需多年积累。

市场层面:从“被吓”到“学习”——TACO边际效应递减

多轮“威胁—退让”让市场对口头威胁逐渐钝化。投资者逐步将关注点转向法律审判节点与产业数据,而非单一言论。

三、技术壁垒与产业韧性的较量

中国的反制升级与技术封锁

  • 物项管制精细化:含≥0.1%中国重稀土的境外磁体、半导体材料均需出口许可,覆盖所有高端依赖产品。
  • 技术出口冻结:稀土开采、分离、磁材制造核心技术及图纸列入管制清单,阻断美欧获取先进工艺。
  • 二次资源回收控制:中国掌握全球70%的稀土废料回收技术,禁止技术出口将延长美欧供应链重构周期。

美国本土稀土产业链重构的现实困境

  • 重稀土资源缺口:美国探明储量中重稀土占比<5%,而中国重稀土储量占全球70%以上。即便重启轻稀土矿山,也无法满足高端磁材需求。
  • 加工技术断层:美国矿石仍需运往中国分离加工,MP Materials年产NdPr氧化物6000吨,仅为中国北方稀土单厂产量的1/5。
  • 政策执行瓶颈:美国环保法规与社区阻力导致新矿建设周期长达10–15年,资金投入巨大;中国矿山周期仅3–5年。

替代技术研发的阶段性突破与局限

  • 性能差距:德国VAC的无重稀土钕铁硼磁体磁能积低15–20%,无法满足高端航空、风电等场景需求。
  • 量产瓶颈:美国Niron Magnetics铁氮永磁体年产仅5吨,日本Proterial的无钕磁体仍在实验室阶段,成本高于中国钕铁硼3倍以上。
  • 技术路径依赖:生产设备仍需依赖中国企业(全球80%稀土加工设备由中国制造)。

供应链的局部修复与替代尝试

  • 美欧企业合作加速:Critical Metals与REalloys达成协议,将格陵兰岛Tanbreez项目15%的稀土精矿供应至美国,但矿石仍需运往马来西亚加工。
  • 库存周期调整:特斯拉、西门子歌美飒等企业增加库存(从2个月延长至6个月),缓解短期供应压力,但成本上升导致利润率压缩1-2个百分点。
  • 价格传导机制:稀土价格上涨部分转嫁至终端产品,例如永磁同步电机成本增加约800美元/辆,导致特斯拉Model Y在中国市场售价上调1.2%。

在此背景下,美股上游稀土/永磁替代标的受到广泛关注:

麦通MSX研究院:稀土市场当前格局

四、结论

  • 特朗普的“TACO”策略遭遇法律、产业与市场三重反噬,“狼来了”游戏难以为继。
  • 最高法院裁决将成为关税策略分水岭,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是实质性博弈起点。
  • 短期震荡、结构分化、法律变量主导,将成为未来数月全球市场关键词。
  • 投资者应以“战术灵活+战略定力”应对政策波动,在矛盾中寻找成长机会。

结语:政策喧嚣易散,结构逻辑长存。当“狼来了”的游戏失灵,真正的行情才刚刚开始。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