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流动性枯竭:10·10加密市场闪崩的微观数据分析与警示

却原来14 小时前
“市场平均缩水约 50%,不到五分之一的合约‘幸存’。”

作者 | ltrd

编译 | Odaily 星球日报(@OdailyChina

译者 | 叮当(@XiaMiPP

当流动性消失:微观数据解码10·10闪崩,找寻被忽视的市场信号

每一轮市场周期都会迎来一个“改变一切的日子”,而2025年10月10日正是这样一个日子。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加密市场以一种“慢动作崩塌”的方式瓦解——杠杆被强平、抵押品迅速蒸发,流动性瞬间枯竭。这并非一场因恐慌导致的崩盘,而是一场机械且精准的系统性坍塌。它提醒我们:系统的崩溃并非因为它脆弱,而是因为它在极端情况下仍然照常运转。本文通过数据还原当天的真实情况,摒弃头条炒作和情绪宣泄,直击事实核心。

10月10日注定会被载入史册。从几乎所有指标来看,这是加密市场历史上最剧烈的一次闪崩。投资组合保证金强平、自动减仓(ADL)、多家巨头潜在爆仓以及抵押品价值暴跌,这些因素共同触发了加密领域最严重的单日跌幅。

那么,这次崩盘到底有多严重?

我选取了加密史上四个最疯狂的交易日进行分析,结论是——10月10日是我见过的最猛烈的一次抛售。

从图表可以看到,当天的平均跌幅(以开盘价至当日最低价计算)高达63%,而排名第二的“疯狂日”(2021年5月19日)仅约为41%。约有200个币种在Binance上的跌幅超过80%,相当于2020年新冠疫情崩盘时期该交易所的全部上币数量

当流动性消失:微观数据解码10·10闪崩,找寻被忽视的市场信号

按照惯例,我们将从整体概览入手,逐步深入市场微结构,揭示隐藏在细节中的真相。

未平仓量与市场规模的缩水

这次下跌几乎彻底摧毁了市场结构。从下图可以看到,Binance永续合约的未平仓量平均下降接近50%,超过50个交易品种的未平仓量跌幅超过64%。这意味着,在崩盘期间,超过一半的合约被关闭——无论是通过强平、ADL还是手动平仓。未平仓量可以近似理解为市场规模,因此可以说:市场在那一天平均缩水约50%。

当流动性消失:微观数据解码10·10闪崩,找寻被忽视的市场信号

一些品种的未平仓量甚至减少了80%,也就是说,不到五分之一的合约‘幸存’——这个数字在任何标准下都显得极端惊人。下表列出了极端案例:KAVA以近90%未平持仓量坍塌“荣登”耻辱榜,而TRX几乎未受影响,仅下降约5%。这清楚反映了部分市场的高杠杆状态以及去杠杆过程的残酷性。

当流动性消失:微观数据解码10·10闪崩,找寻被忽视的市场信号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数字之所以显得巨大,是因为它们以美元计价(USD)——而在价格暴跌的背景下,这种计量方式存在天然偏差。当价格暴跌时,以美元计算的未平仓量自然会看起来比实际更糟。真正重要的,是以“合约数量”计的未平仓量,而非美元价值。数据显示,合约数量平均跌幅约22%,虽然仍属天文数字,但没有那么耸人听闻。

当流动性消失:微观数据解码10·10闪崩,找寻被忽视的市场信号

市场微观结构分析

接下来,我们将聚焦于市场微观结构,剖析其运行轨迹并提供全新洞见。

以下图为例,展示了多家交易平台的CVD(累积成交量差)——即一段时间内主动买入与主动卖出之间的差额(以USDT计)。例如-1e9表示市场上主动卖出比主动买入多了10亿美元。需注意,这仅是市场端压力的粗略近似。

当流动性消失:微观数据解码10·10闪崩,找寻被忽视的市场信号

从图中可以看出,CVD确实显示了强烈的卖压,但有趣的是,情况1与情况2的CVD跌幅相似,价格却天差地别。主要原因是情况2的流动性极度匮乏,因此即使卖压相同,价格反应也更加剧烈。

流动性的瞬间消失

下图展示了两项关键指标:单一市价单造成的价格冲击幅度和各交易所间的买卖价差(Bid-Ask Spread)。从中可以清晰看到市场受扰程度之深。在市场冲击图中,情形1与情形2的差距表明,在连续暴跌后,流动性变得极度脆弱。

当流动性消失:微观数据解码10·10闪崩,找寻被忽视的市场信号

当流动性消失:微观数据解码10·10闪崩,找寻被忽视的市场信号

衡量市场受扰动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如下图所示——崩盘期间XRP的“往返成本(roundtrip cost)”。所谓往返成本,是指在同一时刻执行两笔相反交易(买入与卖出)的成本,以百分比表示。在流动性最好的交易所Binance上,崩盘期间大约有一小时,500美元交易需支付1%的往返费,峰值时2500美元的往返成本超过5%。这凸显了市场天生缺乏流动性的问题。

当流动性消失:微观数据解码10·10闪崩,找寻被忽视的市场信号

过度杠杆化的市场

各大交易所如今已构建出极为复杂、精密的杠杆体系,但10月10日的事件暴露了这种体系的脆弱性。HyperLiquid上的爆仓规模尤其惊人,而它甚至不是交易量最大的永续合约平台。这场事件并未创造新的交易心态,而是揭示了交易员内心早已存在的欲望:无限杠杆、即时反馈,以及伪装成Alpha的多巴胺刺激。

人们追逐梦想,想要赚得更多、更快。在流动性极差的代币上开永续合约,已经成为新的“买彩票方式”。过去几个月里,几乎每个月都有一个新的去中心化永续交易所(DEX)上线,每个都推出新激励机制,鼓励刷量交易与极端杠杆。杠杆本身并不是问题的根源,它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市场变得多么急躁与浮躁。

总结:活下来的才是赢家

10月10日不仅是一场暴跌,更是一场提醒。无论我们的模型、基础设施或杠杆系统多么先进,市场总会找到最薄弱的环节并狠狠击打那里。能活下来的,不一定是最聪明的人——而是最有纪律、最能稳扎稳打做基础功的人。游戏明天还会继续,就像往常一样。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