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安修改K线数据引发争议:责任归属与信任危机
撰文:Eric,Foresight News
近日,币安因修改包括 ATOM/USDT、IOTX/USDT 在内的多个交易对在上周末极端行情中的最低价格数据,引发了广泛讨论。X 平台上大量用户晒出了修改前后的数据对比图,质疑币安此举的真实意图。


许多用户认为,币安修改数据是为了掩盖投资者因极端价格遭受损失的事实,同时也试图粉饰因杠杆管理不善导致这些异常价格仅出现在币安平台的问题。随着舆论持续发酵,币安最终将数据改回原样。然而,部分细心用户发现,尽管数据已还原,但在 3 日线的 K 线图中仍显示第一次修改后的数据。这一问题在撰文时已被解决。

面对用户的质问,币安联合创始人何一在 X 上无奈回应:「人多了,队伍不好带,放手给团队,就要出来道歉擦屁股。币安还是那个币安,执行确实得打磨打磨再打磨」、「K 线这事儿没有动机和理由,完全是团队有人自己脑子发热,以为公告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了。」
这一切争议的源头在于币安发布的一则公告。
北京时间 10 月 11 日凌晨,加密货币市场经历了一次暴跌,币安平台上包括 ATOM 和 IOTX 在内的山寨币价格几近归零,跌幅相较其他交易所显得异常突出。10 月 13 日凌晨,币安发布了《关于近期市场波动的说明与用户保障措施的最新进展》公告,其中第三部分「关于部分现货交易对极端价格的情况说明」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
币安在公告中指出,造成「价格归零」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平台存在一些历史限价单(部分可追溯至 2019 年,如 IOTX、ATOM 等)。在极端行情下,大量卖单导致流动性单边化,系统继续撮合市价卖单,触发了这些历史限价单,从而形成「价格插针」现象。二是部分交易对(如 IOTX/USDT)因近期减少最小价格变动位数,导致成交价的小数位无法正确显示,进而造成视觉上的「价格归零」错觉。
简单来说,一方面是一些古早用户可能早已遗忘账户密码,却在极低价格挂出了限价买单,这些订单在大跌时被触发,导致市价卖单以极低价成交;另一方面,由于小数点后位数过多无法显示,前端直接显示为「归零」。
这样的解释虽然看似合理,但真正引发争议的是公告中的「优化方案」:

币安选择修改 K 线价格的理由是「优化前端显示逻辑」。对此,IOTX/USDT 的异常或许可以解释,但 ATOM 修改前的最低价并未归零,且确实存在以极低价成交的限价买单,这种情况与「显示逻辑」并无关联。

方程式新闻创始人 Vida 昨日下午在 X 上发推称,通过其记录的币安实时推送的订单簿和成交记录来看,ATOM/USDT 交易对确实在 0.001 USDT 的价格停留了 8 毫秒,并成交了 47.52 枚 ATOM。IOTX 则在极低价格上成交了 1.1 亿枚,Vida 猜测可能是某个使用 IOTX 作为杠杆交易保证金的机构统一账户爆仓导致价格异常。
这进一步佐证了这些极端价格并非「显示错误」,而是实际成交订单导致的价格下跌。币安前后矛盾的说法引发了 X 上的强烈批评。除了情绪化的指责外,笔者总结了两个主要的不满点:
第一,以 WTF Academy 创始人 0xAA 的观点为代表,公告信息不透明。币安未明确说明是否有用户因现货极端价格蒙受损失,也未具体说明哪些 K 线数据会被调整,仅以「不再另行公告」敷衍了事。

第二,许多用户共同质疑,如果一则简单的公告就可以随意修改 K 线数据,那么我们如何相信币安在其他数据上没有「动手脚」?
对于一家交易所而言,修改 K 线数据应慎之又慎。即使理由充分,也难免招致质疑。尤其是在币安因部分资产脱锚而受到批评,以及市场热议 DEX 正在挑战 CEX 的背景下,此次事件无疑火上浇油。如果币安能够坦诚现货极端价格是否造成用户损失,并说明调整数据是为了避免某些指标因极端价格失真,同时明确调整的具体时间和范围,这场舆论危机或许本可避免。
目前,事情尚未发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币安仍有机会通过更加真诚的态度和详细的说明重建用户信任。另一方面,此次事件也为币安及所有加密货币交易所敲响警钟:在波动剧烈的市场中,交易所应尽可能维护市场稳定,未来可能需要对场内杠杆率进行更细化的限制,以防止黑天鹅事件的伤害因过度杠杆化而被无限放大。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