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扩容的终极方案:为何 ZK-VM 成为关键路径
在以太坊扩容的众多思路中,零知识证明(ZK)技术被认为是最复杂但也最具决定性的方向之一。
纵观全网,V 神和以太坊基金会对 ZK 技术的投入是最多的。ZK 就像以太坊家族中最小却最受关注的儿子,尽管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却是寄托最多期望的方向。
近日,以太坊基金会发布了Kohaku 路线图,这是一套隐私钱包的基础组件规划。路线图再次强调,许多核心功能的实现仍然依赖于 ZK-EVM 或 ZK-VM 的落地。
那么,为什么以太坊如此迫切地需要 ZK-VM?
答案很简单:为了在不牺牲安全性的前提下显著提升性能。
性能提升的瓶颈:全员验证与 GAS 上限
此前我们提到过,提高以太坊性能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提升 GAS 上限,也就是让区块容纳更多的交易数据。
然而,这一方法存在显著的代价。过大的区块会对节点造成沉重的负担。
目前,以太坊采用一种称为“全员全验” 的验证模式,即所有节点都需要完整验证每个区块内的交易。这种机制虽然简单且安全,但冗余度极高。
如果 GAS 上限显著提高,节点的计算量将同步激增。
考虑到以太坊的区块间隔仅为 12 秒,其中还需预留时间用于区块传播和 MEV 排序,验证者实际可用于验证的时间大约只有 4–8 秒,几乎没有额外的空间应对更大的负载。
ZK 化后的以太坊:从“全员全验”到“全员一验”
如果将以太坊 L1 全面 ZK 化,验证模式将从“全员全验”转变为“全员一验”。在这种新模式下,当一个区块被组装完成后,会首先生成一个 ZK 证明。
零知识证明的特点是生成证明耗时较长,但验证速度极快。因此,节点只需验证一次证明的正确性,而无需重复执行区块内的所有交易。
这意味着,以太坊可以在不显著增加节点负担的前提下,大幅提高 GAS 上限。
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理解:过去你在钉钉上提交请假申请(发送交易),需要每位领导(节点)逐一核实你是否还有假期余额(全员全验),全员批准后流程才能通过。
而 ZK 化之后,系统会先验证你确实有假期余额,然后向所有领导出具一份证明(ZK 证明)。此时,领导只需快速信任并批准即可(全员一验)。
换句话说,ZK 化之后,用户仍然发起交易,但系统会快速确认交易的有效性,并提供可信的证明给所有节点,节点仅需快速验证即可完成审批。
这就是以太坊要推进 ZK 化的核心原因。
密码学的挑战与案例
当然,实现这一切的工程量巨大,密码学难度也非常高,因此以太坊必须与专业团队合作。
以太坊基金会研究员 Justin 提到的 Brevis 协议 是当前这一领域的领先案例之一。
Brevis 专注于 ZK-VM,其最新的 Pico Prism 技术 是当前在给定条件下生成 ZK 证明最快的方案之一。
根据测试数据,在当前以太坊 45M GAS 的区块规模下,Brevis 使用 64 张 RTX 5090 GPU,可在 12 秒内完成 99.6% 的区块证明,其中 96.8% 的区块能在 10 秒内完成证明生成。
为了保持去中心化,以太坊要求 ZK 证明设备的成本不得超过 10 万美元。
虽然更高端的 GPU(如 H200 或 B200)可以更快生成证明,但这会大幅提高准入门槛。Brevis 当前的设计正好卡在这一限制之内。
为什么“10 秒覆盖率”至关重要?因为 MEV 区块通常在 1–3 秒内生成,加上 10 秒的证明时间刚好填满 12 秒的区块间隔。
总结:以太坊 ZK 化的路径逻辑
以太坊要想加快 L1 性能提升,就必须提高 GAS 上限;
要想安全地提高 GAS 上限,就必须推进 ZK 化;
而要想优雅地实现 ZK 化(10 秒内生成证明、硬件成本控制在 10 万美元以下),则需要密码学界与加密生态的共同努力。
ZK 是以太坊扩容路线中最复杂但也最具确定性的方向。
它不仅关乎性能提升,更是以太坊在安全性与去中心化之间寻求平衡的终极方案。
Ebunker 官网:https://www.ebunker.io
更多讨论请加入:https://t.me/ebunkerio
Ebunker Twitter:https://twitter.com/ebunker_eth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