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核心研究员Dankrad Feist转投Tempo,引发社区热议

华雨欢1天前
摘要
EF 领导者的赞扬、怀疑论者的警告——以及社区决定这究竟是一种威胁还是一种强制功能 。
币币情报道:

以太坊近日失去了一位重要的研究人员——Dankrad Feist。他决定加入由Stripe和Paradigm支持的新项目Tempo,该项目旨在构建一条专注于支付功能的EVM兼容链。

这一动态重新点燃了关于以太坊社区的讨论:风险投资支持的、与EVM兼容的区块链是否会对以太坊主网及其人才储备构成威胁?抑或它们能成为一种健康的外部推动力,帮助以太坊明确其发展方向?

周一,以太坊联合创始人乔·鲁宾(Joe Lubin)对此发表了看法,并提出了一个平衡的观点。他认为风险资本既从生态系统中提取价值,同时也为其贡献价值,同时重申了以太坊作为“严格去中心化、可信中立”基础层的核心定位。

来自以太坊基金会的核心声音,包括维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一致对Feist表示赞扬。然而,也有部分社区成员担忧“企业链”的吸引力不断上升,可能会导致更多人才和用户流失。

接下来的发展将至关重要:Tempo是否会成为一个推动以太坊发展的试验场,还是演变为一个分流价值的平行系统?

离开以太坊,加入Tempo

回顾事件:上周五,Feist宣布加入Tempo的同时,表示将继续担任以太坊基金会的研究顾问。他在声明中强调,Tempo的价值观与以太坊保持一致,并承诺开源工作可以回馈到以太坊生态系统。

以太坊基金会(EF)对此次变动的表态似乎表明他们正在努力扩展自身的影响力。从Vitalik Buterin到众多核心开发者,均对这一决定表示认可。

“Dankrad是一位杰出的研究员,为以太坊的发展做出了极其宝贵的贡献,包括丹克分片、共识机制研究等。”Buterin在X平台发文,祝愿Feist在未来的工作中一切顺利。

其他以太坊基金会的重要人物,如巴纳贝·蒙诺特安斯加尔·迪特里希斯亚历克斯·斯托克斯,也对Dankrad的工作表示赞赏,称这标志着“以太坊与Tempo之间更紧密合作的机会”。

短短几小时内,讨论范围从职业选择扩展到了基本原则:随着风险投资支持的区块链进军支付领域,以太坊应如何优化自身定位?

风险投资巨头与可信中立的较量

鲁宾今日的发言在语气和具体性上都显得格外突出。

他指出:“Paradigm和其他许多风险投资公司的目标是从以太坊及其生态系统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价值,同时也在为生态系统增加价值以实现自身收益最大化。”他还表示,招聘优秀人才是“自然且不可避免的过程”。

他的结论再次强调了以太坊的使命——成为“严格去中心化、可信中立的数字资产结算账本基础设施”。

这是任何企业链都无法做到的,因此它们并不构成生存威胁,而是与以太坊形成互补关系。

鲁宾补充道:“企业链将成为建立在中立、无需许可链之上的重要基础设施。”

似乎有很多关于@速度的讨论,看起来他们投入了大量资金让每个人都成为发布合作伙伴,而有人声称这是@以太坊杀手。

我认为需要澄清的是,这是一条目前仍在测试网中运行的PoA链。

我很乐意……pic.twitter.com/5fkuxltQPN

— 法比安·沃格尔斯特勒 (@feindura) 2025年10月19日

Bankless的David Hoffman对此表达了疑虑,他对Feist所承诺的协同效应持保留态度。“我希望听到更多来自Tempo领导层的解释,因为我不完全相信这种说法。”Hoffman说道。

他的论点核心在于主权问题:如果一家企业的L1平台捕获了“数万亿美元的稳定币流入”,这些价值首先会在该平台上积累。他还提到以太坊的特殊监管地位:“只有以太坊和比特币,以及少数其他区块链,才能凌驾于任何法律之上。”

虽然Tempo可能会“扩大市场蛋糕”,但这种增长能否对以太坊的结算、安全和文化产生积极影响,或者直接惠及ETH呢?

不与Tempo争夺支付市场

一些人认为,以太坊不应试图与其他主流平台正面竞争支付市场。例如,尼克·阿尔蒙德(Nick Almond)建议回归以太坊的本质:“它应该成为一条密码朋克链。”

0xBreadguy对此表示认同,并指出以太坊的独特卖点在于“它永远是最去中心化、最可信中立、最抗审查的链”。

换句话说,让传统金融体系拥有自己的许可平台。差异化是一种优势。如果规模化支付需要以太坊不愿或无法提供的速度、分布和监管协调,那么关键在于强化以太坊独有的特性,同时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扩展。

从这个角度来看,Tempo可能是一个高效的实验环境。GregTheGreek提出了一种“草间弥生论文”,将其类比为波尔卡圆点的“金丝雀网络”。

我认为Tempo对以太坊来说将是一个净利好。

如果社区允许的话。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