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以太坊金库公司出售ETH用于股票回购:市场担忧“死亡螺旋”风险

数字货币趋势狂人2天前
摘要
专注于以太坊的资金管理公司 ETHZilla 表示,已出售价值约 4000 万美元的以太币,用于持续的股票回购 。
币币情报道:

专注于以太坊的资金管理公司 ETHZilla 近日宣布,已出售价值约 4000 万美元的以太币(ETH),用于持续回购其普通股。此举旨在缩小其所谓的“与净资产值 (NAV) 的显著折价”。根据该公司周一发布的新闻稿,自 10 月 24 日以来,已在高达 2.5 亿美元的授权范围内,回购了约 60 万股普通股,总额约 1200 万美元。ETHZilla 表示,只要折价持续存在,公司将继续执行股票回购计划。

ETHZilla 抛售 ETH 用于回购

ETHZilla 将此次股票回购描述为“资产负债表套利”,而非战略性撤出其核心以太坊投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麦克安德鲁·鲁迪西尔 (McAndrew Rudisill) 表示:“我们正在利用资产负债表的优势,包括减少以太坊持有量,来执行股票回购。”他补充道,以太坊的出售所得将作为“现金”,而普通股的交易价格低于其净资产值。他认为,这些交易将立即增加剩余股东的收益。

ETHZilla 在 X 平台上的公告中表示,公司将“利用其强劲的资产负债表通过股票回购支持股东,减少可用于短期借贷的股票数量,并提高每股净资产值”。公司还重申,其资产负债表上仍持有“约 4 亿美元的以太坊”,且“无净债务”。此外,公司指出,“近期集中出现的卖空行为”是导致股价承压的因素之一。

从市场结构逻辑来看,当数字资产库的交易价格低于其持有的代币和现金的价值时,用“代币现金”回购股票理论上可以压低折价并提高每股资产净值。然而,这种做法在加密货币行业内部引发了争议,因为该机制要求出售标的资产(此处为 ETH)才能购买股权,这可能会削弱投资者最初寻求的资金支持。

市场担忧“死亡螺旋”风险

知名加密货币交易员 SalsaTekila (@SalsaTekila) 在 X 平台上评论道:“这极其看跌,尤其是如果它引发类似行为的话。以太坊国债并非赛勒公司(Saylor),它们尚未展现出坚定的决心。如果国债公司开始抛售以太坊来购买股票,那将是一个死亡螺旋。”

一些分析师对 ETHZilla 的融资选择提出了质疑。例如,分析师丹·史密斯 (Dan Smith) 表示:“我最好奇的是,为什么该公司选择出售 ETH,而不是动用上个月资产负债表上显示的 5.69 亿美元现金。”他指出,ETHZilla 刚刚表示其仍持有约 4 亿美元的 ETH,因此没有将其用于增持 ETH。“为什么不直接用现金呢?”这个问题直指资金管理信号的核心:使用 ETH 作为流动性储备来捍卫折价股权,既可以被解读为理性的资本配置,也可以被解读为破坏 ETH 价值的投降行为。

除了股票回购之外,围绕这只股票,散户投资者的故事也迅速形成。据《商业内幕》报道,最近因 Beyond Meat 股价飙升而声名鹊起的迪米特里·塞梅尼欣 (Dimitri Semenikhin) 已将目光投向 ETHZilla,称他以较调整后净资产值折价 50% 的价格购入了该公司约 2% 的股份。他认为,市场误读了 ETHZilla 的资产负债表,因为该表仍然反映的是传统的生物科技公司业绩,而非当前的数字资产管理模式。

同一份报告指出,ETHZilla 持有约 102,300 枚 ETH 和约 5.6 亿美元现金的流动资产,相当于每股约 62 美元的流动资产。此外,公司计划于 10 月 15 日进行 1:10 的反向拆分,这给散户投资者带来了不确定性。Semenikhin 表示,如果业绩显示转向 ETH 能带来利润,那么 11 月 13 日将成为潜在的催化剂。

ETHZilla 自身的宣传重点在于股价低于资产净值这一视角,而非战略调整。公司告诉投资者,只要股价低于资产价值,公司就会继续买入,并强调其目标是减少可贷资金供应,以缓解卖空压力。

对于以太坊市场而言,直接的流动性效应是有限的——4000 万美元在 ETH 的每日流动性中微不足道——但交易员标记的二阶风险是行为传染。如果其他持有大量 ETH 的国库券也效仿,出售标的资产以购买自己的股票,那么这种流动可能会呈现顺周期性:出售代币以弥补股票折扣,出现抛售压力,随着股票筛选重新调整至较弱的水平,更大的折扣再次出现——如此反复。

这就是怀疑论者警告的“死亡螺旋”情景,即国债资产兼具公司信心的信号。

截至发稿时,ETH 交易价格为 4156 美元。

 首家以太坊金库公司出售ETH用于回购:死亡螺旋即将到来?
ETH 价格突破 0.786 斐波那契回调位(一周图)| 来源:TradingView.com 上的 ETHUSDT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