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的三次重生:从游戏显卡到AI算力帝国的崛起

霸气犀利1天前
对自己期望非常高的人,往往韧性也低。

原文作者:深潮 TechFlow

10月30日,英伟达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超过了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年度GDP总额。

从1999年上市时的12美元,在考虑拆分后的折算情况下,26年间英伟达创造了超8000倍回报。

英伟达最令人羡慕的地方在于“不受周期限制”,一直作为底层基建,持续“收税”。无论技术如何变革,英伟达始终站在浪潮之巅。

GPU缔造者:英伟达的起点

显卡(GPU)的诞生要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当时,硅谷的一些人提出了一个想法:通过专门处理声音的声卡和网络的网卡等功能特定芯片,减轻中央处理器(CPU)的工作负担。于是,制造一块专门负责电脑图像输出的芯片——显卡(Graphic Card)成为必然选择。

英伟达找到了自己的突破点:通过并行计算实现3D图形加速,特别是在游戏领域的应用。所谓并行计算,即将复杂任务拆分为多个小任务并同时处理,从而提高效率。

1999年,英伟达推出了一款名为GeForce的显卡。这款专为游戏设计的显卡主打“并行计算”,能够显著提升3D图形处理能力,提供更流畅、逼真的游戏体验。

GeForce的成功使英伟达迅速崛起,成为显卡领域的领导者。通过将自己与“GPU发明者”这一标签深度绑定,英伟达成功开辟了一条新路。

加密牛市大赢家:天降财富

英伟达市值从2016年的140亿美元涨到了2018年高点的1750亿美元,两年超过10倍的涨幅背后离不开加密货币挖矿热潮。

2017年,加密货币迎来大牛市,吸引了大量矿工抢夺GPU,全球显卡销量急剧增加,价格水涨船高。例如,英伟达GTX 1060型号显卡在2017年5月之前的拿货价约为1650元,6月后涨至2900元左右。

英伟达成为了加密货币大牛市背后的大赢家,并推出了CMP系列专业矿卡。

穿越周期的算力帝国:英伟达从游戏、加密到AI的三次重生

然而,好景不长。2022年9月,以太坊机制由PoW转变为PoS,显卡挖矿时代逐渐终结,英伟达也受到一定影响。

AI军火商:算力为核心

2016年3月,AlphaGO击败李世石,引发了关于AI的讨论热潮。同年8月,黄仁勋亲自将英伟达的第一台AI超级计算机DGX-1捐赠给刚成立的OpenAI。

黄仁勋表示:“为了计算和人类的未来,我捐出世界上第一台DGX-1。”

穿越周期的算力帝国:英伟达从游戏、加密到AI的三次重生

英伟达在AI行业的统治地位源于更早时期的积累。2007年,英伟达推出了革命性的GPU统一计算平台CUDA,释放了庞大的算力资源。

尽管当时CUDA并未打动投资者,但黄仁勋坚持投入,最终成就了如今的地位。

三次失败:英伟达的成长密码

2023年,黄仁勋在台湾大学毕业典礼上分享了三个失败故事。

第一次失败:1994年,Nvidia的第一个客户是日本游戏公司SEGA,但在微软发布Direct3D后,Nvidia果断中止合约,转而开发Windows平台GPU,最终设计出Riva 128芯片,避免了破产。

第二次失败:2007年,英伟达发布CUDA计划,尽管多年利润下降,但最终在AI领域取得巨大成功。

第三次失败:英伟达退出手机芯片市场,专注于构建独特算力。

人生建议:经历苦难,降低期待

2024年,黄仁勋重返斯坦福大学演讲时表示:“我希望各位有机会经历大量的痛苦和磨难。”他强调,韧性对成功至关重要,而性格是经历苦难塑造出来的。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