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梅隆银行推出代币化CLO基金:传统金融产品上链新里程碑

链得得1天前
摘要
纽约梅隆银行正通过推出担保贷款凭证基金来推进其区块链代币化战略,这是继其 7 月份与高盛合作推出货币市场基金计划之后,以审慎的方式推进结构化信贷业务 。
币币情报道:

纽约梅隆银行(BNY Mellon)正在通过推出担保贷款凭证(CLO)基金,进一步拓展其基于区块链的资产代币化战略。

这一举措标志着托管银行在将传统金融产品引入区块链领域方面迈出了稳健的一步。

从货币市场到CLO:纽约梅隆银行的代币化战略布局

周三,Securitize宣布推出代币化的AAA级CLO基金,为机构投资者提供在以太坊网络上投资AAA级浮动利率担保贷款凭证的机会。纽约梅隆银行将担任该基金的托管人,其子公司Insight Investment负责投资组合管理。

此举体现了大型金融机构进入代币化领域时所采取的精心规划的策略。此前,纽约梅隆银行与高盛集团合作 在三个月前,高盛在其数字资产平台上推出了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允许机构客户持有基于区块链的基金份额。

类似地,贝莱德、富达等资产管理公司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这表明,从简单工具到复杂工具的代币化进程正逐步推进。

Securitize称该基金为“首个专注于AAA级CLO的代币化基金,将机构级结构化信贷带到链上”。

货币市场基金是代币化应用的一个相对简单的案例。由于其底层资产流动性强、标准化程度高,并受到完善的监管框架约束,因此它们成为测试区块链基础设施的理想切入点。

相比之下,担保贷款凭证(CLO)的复杂性更高。CLO将企业贷款打包成风险等级各异的多个层级,需要对贷款表现、现金流结构和信用质量指标进行精细化监控。全球规模达1.3万亿美元的CLO市场涉及众多参与方,包括发起机构、服务机构、受托人和评级机构,各方均需协调和数据访问。

通过从货币市场基金转向CLO,BNY展现了其对管理更复杂代币化结构的信心,同时继续维持监管机构和投资者期望的托管和合规标准。

结构化信用代币化与风险管理

与加密货币原生企业相比,传统金融机构在实施区块链技术时面临截然不同的挑战。传统系统必须与新的基础设施集成,为传统市场设计的监管框架也需要调整,而机构客户则要求获得与传统产品相同的安全标准。

纽约梅隆银行通过可控的扩张来应对这些问题。该银行在保留传统记录系统的同时,使用基于区块链的代币,从而确保在出现技术问题时业务的连续性。

托管安排仍遵循既定的法律框架,为机构投资者提供熟悉的保护。结算通过许可型网络而非完全公开的区块链进行,从而允许在必要时进行监督和干预。

这种方法使银行能够在保持风险控制的同时,获得效率提升——例如更快的结算速度、更低的对账成本以及可编程功能。智能合约可以实现现金流和公司行为的自动化,但最终的控制权仍然掌握在受监管的托管机构手中。这种模式与去中心化金融中常见的快速实验形成鲜明对比,后者通常面临更高的安全和监管风险。

代币化信用市场展望及行业竞争

CLO基金的推出使BNY在机构代币化领域占据了更广泛的竞争地位。高盛计划最终将其数字资产平台分拆为行业所有的基础设施。花旗集团已确立了其在瑞士SDX交易所的代币化代理和托管地位。贝莱德的代币化国债基金在加密货币相关产品领域实现了显著增长。

知名资产管理公司和托管银行正朝着类似的代币化信贷策略发展。他们首先推出流动性强、标准化的工具,积累运营经验,然后逐步拓展到更复杂的产品。Securitize首席执行官卡洛斯·多明戈(Carlos Domingo)表示,该公司已发行了45亿美元的代币化资产,其CLO基金是让优质信贷更易于获取的重要一步。本周,该公司宣布计划以12.5亿美元的估值与Cantor Equity Partners II合并。

波士顿咨询集团和Ripple估计,代币化的现实世界资产市场可能达到到2033年将达到18.9万亿美元,远高于目前的约350亿美元。

然而,仍存在诸多挑战,包括跨境监管协调、不断变化的法律框架以及运营风险(如网络拥塞和密钥管理安全问题)。机构采用区块链技术的步伐较为缓慢,也反映了这些现实情况。银行倾向于选择区块链优势明显且风险可控的特定应用场景。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