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sync获Vitalik盛赞:最快zkVM助力以太坊生态革新
作者:Eric,Foresight News
11月1日,以太坊联合创始人Vitalik Buterin转发了ZKsync创始人关于ZKsync Atlas升级的推文,并称赞ZKsync完成了许多“被低估但对以太坊生态系统极具价值的工作”。

市场迅速对Vitalik的表态作出反应。在随后的周末两天内,ZK价格最高涨幅超过2.5倍,而ZK生态相关代币如ALT(AltLayer)、STRK(Starknet)、SCR(Scroll)、MINA(Mina)等也均出现显著上涨。

通过对ZKsync Altas升级的深入了解,我们发现ZKsync的实际贡献可能确实被低估了。
快速、小巧却昂贵的ZKP
以太坊基金会早在多年前便开始推动零知识证明(ZKP)技术的应用,其核心目标是解决验证速度慢和数据量大的问题。
ZKP本质上是一个数学概率问题。举一个不完全准确的例子来说明其原理:假设某人宣称解决了“四色问题”,如何在不公开完整解决方案的情况下验证这一声明?零知识证明的方法是,从整张图中随机选取部分区域进行验证,确保这些区域没有相邻两块颜色相同。当选择的区域数量达到一定值时,可以以极高的概率(例如99.99%)确认该问题已被解决。这便是大家常说的“无需了解具体过程即可证明确实完成”的零知识证明。
为什么以太坊生态系统如此重视ZKP?因为理论上,ZKP的速度上限远快于逐笔交易验证,且生成的证明数据量极小。
速度快的原因在于,ZKP不需要重现所有交易细节,只需通过挑战性验证即可。例如,当前验证以太坊区块的方式是每个节点逐一检查每笔交易的余额是否充足等问题。然而,如果只有一个节点通过ZKP验证所有交易并生成“证明”,其他节点只需验证“证明”的可靠性即可。更重要的是,“证明”本身的数据量非常小,因此传输和验证速度极快,同时存储成本更低。
至于为何这项技术尚未大规模投入使用,主要原因在于其高昂的成本。
虽然ZKP无需重现整个过程,但生成挑战性验证需要消耗大量计算资源。尽管通过疯狂堆叠GPU(类似于AI领域的军备竞赛)可以实现更快的速度,但并非所有人都能承担这样的成本。然而,如果能够通过算法和工程创新,将生成证明所需的算力和时间降低到一定程度,使以太坊因技术革新引入更多应用推动的价格上涨与搭建节点购买GPU的成本之间达成平衡,那么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成为可能。
因此,以太坊生态中的许多ZK概念项目或开源开发者正在努力的方向,便是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生成ZK证明。例如,Brevis团队近期仅用SP1 Hypercube方案一半的成本(64块RTX 5090 GPU),实现了平均6.9秒验证以太坊区块(99.6%的证明时间小于当前以太坊出块的平均时间:12秒以内),这一成果赢得了以太坊社区的一致认可。
尽管GPU成本仍超过10万美元,但至少证明速度已经接近当前无ZKP的水平。接下来的任务便是进一步降低成本。
Altas升级实现1秒ZK最终性
或许许多人并不知道,ZKsync推出的开源zkVM——ZKsync Airbender,是单GPU验证速度最快的zkVM。根据Ethproofs数据,使用单张4090显卡时,ZKsync Airbender的平均验证时间为51秒,成本不到一美分,这两项指标均为zkVM中的最佳表现。

据ZKsync官方数据,在不考虑递归的情况下,Airbender使用单块H100显卡和ZKsync OS存储模型验证以太坊主网的平均时间为17秒;即使算上递归,总平均时间也仅需约35秒。ZKsync认为,这一表现比需要几十块GPU才能实现12秒内验证的方案要好得多。不过,由于目前仅有两块GPU的平均22.2秒数据,实际优劣尚无定论。

这一切并非仅靠Airbender独立完成,算法与工程优化只是其中一部分,与ZKsync技术栈的深度融合才是效果最大化的关键。更重要的是,它表明了使用单块GPU实现以太坊主网实时证明的可能性。
今年6月底,ZKsync推出了Airbender;国庆节前夕,Altas升级正式上线。这次融合了Airbender的升级大幅提升了ZKsync的吞吐量、确认速度及成本表现。
在吞吐量方面,ZKsync对排序器进行了工程优化:通过独立的异步组件最大限度降低了同步消耗;分离了虚拟机所需的状态、API所需的状态以及生成零知识证明或在L1层验证零知识证明所需的状态,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开销。
根据ZKsync的实地测试结果,在高频价格更新、支付场景稳定币转账以及原生ETH转账上的TPS分别达到了23k、15k与43k。
另一个质变则来自Airbender,它帮助ZKsync实现了1秒的区块确认时间和单次转账仅需0.0001美元的成本。与验证主网区块不同,ZKsync仅验证状态转换的有效性,因此计算量远小于验证主网区块。虽然经过ZK验证的交易仍需在主网上验证后才能实现L1最终性,但ZK验证已足以证明该笔交易的有效性,而L1最终性更像是一种流程性质的保证。
换句话说,在ZKsync上执行的交易只需通过ZKP验证即可被完全确认为有效。加之大幅降低的成本,ZKsync实现了他们所谓的“只有Airbender才能带来的应用场景”:
首先是链上订单簿、支付系统、交易所和自动做市商等应用。Airbender使系统能够以极快的速度进行验证和结算,降低了这些应用在链上出现回滚的风险。
其次,则是当前许多L2无法实现的功能:支持公共系统与私有系统(如ZKsync的Prividiums)无需第三方即可互操作。Prividiums是ZKsync推出的企业私有链基础设施。对于企业而言,区块链的核心需求在于快速结算和隐私保护。快速结算自不必多说,ZKP天然的隐私特性使得企业私有链在与公有链进行互操作时,无需暴露账本信息即可验证交易有效性。二者结合,甚至满足了链上证券和外汇交易在合规要求中对结算时间的规定。
这或许也是ZKsync成为仅次于以太坊的第二大代币化RWA资产发行网络的原因。

ZKsync自豪地表示,这一切只有在Altas升级之下才能实现:排序器提供低延迟的交易打包,Airbender在一秒钟内生成证明,然后Gateway验证和协调跨链消息。
打通L1和L2
正如Vitalik转发的推文,ZKsync创始人Alex认为,Altas升级之后,ZKsync真正实现了与以太坊主网的无缝连接。
目前,ZKsync的交易最终确认时间(约1秒)已短于以太坊主网的出块时间(平均12秒)。这意味着在ZKsync上进行的机构和RWA交易本质上与在以太坊主网上一致,只需等待主网确认即可。这也意味着ZKsync无需在L2上重复建立流动性中心,直接利用主网流动性即可,因为ZK Rollup本身与主网间的跨链不像OP Rollup那样需要7天的挑战期,而Altas升级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快了速度。
这一进展改善了近期以太坊社区讨论的L2碎片化问题。L2与L1不再是割裂的两条链,而是通过快速确认和验证连成了一体,L2也首次真正可以被称为“扩容网络”。
回想ZKsync和Scroll最早上线主网时,交易确认速度和Gas费用与主网无异甚至更高,根本原因在于当时尚未实现对ZKP算法和工程的系统性优化,导致验证速度慢、成本高,甚至还引发了对ZK Rollup的信任危机。如今,Optimism与Arbitrum都在逐步从OP Rollup过渡至ZK Rollup(或两者结合),而ZKsync等ZK Rollup在成本和速度上的进一步提升,以及Scroll的去中心化ZKP,都从“空谈”变成了值得期待的结果。

从曾经备受质疑到如今成为香饽饽,ZK迎来了曙光。在排序器和跨链桥的多签实现完全去中心化之后,或许真的可以实现Dragonfly管理合伙人Hasseb Qureshi所说的“can't be evil”。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
    快讯